昌平州(元昌平县,直隶大都路。)
正德元年(年)七月升为州,旋罢。八年(年)复升为州。旧治白浮图城,景泰元年(年)筑永安城於东,三年迁县治焉。
北有天寿山,成祖以下陵寝咸在。东南有白浮山。西南有驻跸山。又南有榆河,一名温余河,下流为沙河,入於白河。又东南有巩华城,嘉靖十九年(年)筑。东北有*花镇。弘治中,置渤海守御千户所於此,万历元年(年)移於慕田峪,四年复故。西有镇边城,又有常峪城,俱正德十年五月筑,各置守御千户所。又有白阳守御千户所,亦正德中置。西北有居庸关。南距府九十里。
领县三:顺义、怀柔、密云。
——《明史志卷十六地理一》
中华民国二年(年),撤州设县。年9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区,昌平县改称昌平区,人民*府驻昌平*府街19号。
明代西安府
明洪武二年(年)三月,改奉元路为西安府,领州六,县三十一:长安、咸宁、咸阳、泾阳、兴平、临潼、渭南、蓝田、鄠[hù]、盩厔[zhōuzhì]、高陵、富平、三原、醴[lǐ]泉;
华州:华阴、蒲城;
商州:商南、雒[luò]南、山阳、镇安;
同州:朝邑、郃阳、韩城、澄城、白水;
耀州:同关;
乾州:武功、永寿;
邠州:淳化、三水、长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