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武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民俗文化灵台秦腔艺术澎湃在线
TUhjnbcbe - 2023/7/16 20:06:00
                            

灵台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文化发祥地之一。灵台地处陇东南部,南及西部与陕西毗邻,历史上曾属秦昭王灭义渠戎国后置的北地郡,秦始皇统一前,在今邵寨镇曾置鹑觚县。秦人秦风的引导熏陶,加上“地连畔、屋连脊”的地域关系,使灵台成为秦腔起源、形成和发展的地区。

在旧社会,有的乡镇过会,叫两个戏班,在戏台对面再搭一个戏台,谓之“对台戏”,两路人马,各自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观众掌声雷鸣,热闹非凡。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文化产品的需求逐渐提高,传统的庙会也恢复起来,每逢庙会,一定要请来戏班,祭神祈福,把自己对来年的美好希望全部寄托在这热闹的庙会上。

灵台人除了爱看戏,也爱唱戏,一些稍上年纪的人,高兴时都能唱几句花音唱腔,情绪马上高亢激昂;压抑时唱几句苦音唱腔,心中的郁闷便得到排解。多数人说起戏剧情节,头头是道,绘声绘形。

灵台有专门班社演唱秦腔的历史始于清末,宣统二年(年),灵 店人王天虎自筹资金创建了“王家班”,因箱具简陋,人称“一台笼戏班”。主要艺人有吴金民、熊娃、于水娃、冯老五等。演出剧目有《十万金》、《破宁国》、《上煤山》、《铁兽图》等十余本,年散班。“王家班”解散于前,崇信人孙富魁创建“孙家班”,在灵台各乡镇巡回演出,两年后回崇信,更名“三胜班”。年7月20日,灵台解放,灵台原有一些私营剧社多数解散,群众喜闻乐见的秦腔艺术陷于停顿状态。年,县*府文教科决定成立灵台县文艺实验社,派小学教员姚忠义、张效贤两同志进行筹备工作,从社会流散艺人中挑选出30名人员,接收旧班社马玉堂的箱具,暂作演出之用。年1月,灵台县文艺实验社正式成立,由张效贤同志负责,当时主要是配合农村*治运动在本县进行义务演出。年县文艺实验社与本县龙门区组织的文艺社合并,改组后仍定名实验社,吸收了原文艺社李新林、胡玉兰、柳玉兰、董仲民等演员,使演职人员增加到51人,队伍壮大,行当齐全,除在本县各地巡回演出外,还在邻县的泾川、长武、崇信等地演出。经济收入不断增加,演职人员待遇相应得到改善,并用积累的资金购置箱具,在县城原财神庙临时住地修建宿舍、伙房、露天舞台。经过初创和发展,灵台秦腔艺术终于迎来了兴盛时期,年前季,随着实验社的发展和壮大,演出节目增多,活动范围扩大,收入不断增加,于是从积累中拿出多元,从苏州购回一批新箱具,开始在县城修建的露天舞台售票演出,生意红火,誉满县城。8月,实验社更名灵台县秦剧团,随着剧团工作逐渐走向正规,演出业务日益增多,在改善演职人员生活条件的同时,不断扩大公共积累,利用这些积累充实家底,改善演出的配套设备。年,剧团又增加了近元的箱具、布景等,从而成为平凉地区力量雄厚、设备齐全的一流剧团。至年,灵台秦剧团上演的大型历史剧达多本,折子戏80多折,并排演了《穷人恨》、《血泪仇》、《白毛女》、《梁秋燕》、《半夜鸡叫》等现代戏。由于秦剧团的发展壮大,原建的露天剧场已不能适应演出需要。年,当时的县委书记陶义清倡导,县财*拨款二万元,剧团抽出公积金元,在县城西门外寺嘴底动工修建文化会堂,年3月竣工,这是灵台县有史以来第一个崭新的剧场,在当时人们的印象中,颇为壮观,剧团随之迁址。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文艺战线全面开展对历史剧的批判,倡导工、农、兵形象占领舞台,过去所演旧剧目一律禁演,平凉地区剧团整编,组织了一个乌兰牧骑式小型演出队,灵台县演职人员仅20名,演出《红灯记》、《血泪仇》等现代剧和一些小型现代戏、快板之类节目。年,整个文艺界十分萧条冷落,县乌兰牧骑小型演出队解体,人员分散,老艺人按退休处理,其他人多数被安排在本县一些工厂、公司当工人。年10月,县上决定成立灵台县业余文艺宣传队,不搞营业性演出,以下乡慰问、*策宣传为主。演出节目有现代剧、舞蹈、快板、小演唱、音乐独奏。年,粉碎“四人帮”后,被禁绝了十年之久的历史剧陆续上演,灵台县秦剧团逐渐恢复,先后排练上演历史剧《逼上梁山》、《十五贯》等大型剧目。进入八十年代,先后排练上演大型历史剧四本,折子戏42折,现代剧6本,曾多次赴兰州、陕西一些市、县演出,颇受观众好评。

灵台秦腔的发展,离不开功底深厚的演员队伍。在文艺队伍的建设上,灵台经过长期的秦腔演唱实践,培养出了一批群众比较喜欢的本地明星。清代王天虎的“王家班”,主要艺人有吴金民、熊娃、于水娃、冯老五等。民国时期孙富魁创建“孙家班”及培养的一些演职人员于年被国民*一二0*十一团接管,年秋在岷县随*起义,艺人参加了人民解放*,后开赴西宁,并入西宁市秦剧团。解放后成立的灵台县文艺实验社的演员,主要是从社会流散艺人中挑选出的30名人员,主要有徐彦洲、朱桂兰、强新彦、刘来民、赵文忠、孙宝华、吴醒民、何生华、张义民、袁发民、孟新民等。后来的实验社吸收了原文艺社李新林、胡玉兰、柳玉兰、董仲民等演员。年,秦剧团陆续招收曹天兴、何克诚、姚重娃等几名学生跟班学艺,这是灵台县秦剧团第一批从头学艺的学生;年2月,又从陕西招收张石头、蔡建华、李惠霞等18名学生,并从本地招收邹刚、王秀芳等四名学生,这是灵台县秦剧团第二批从头学艺的学生。在加大培养人才的同时,还从秦腔发源地陕西直接引进人才,灵台秦剧团在改革开放后历史剧重新上演的振兴时期,团里的主力演员刘斌、张治国、孟乐民、李秀英、*春红等人都是当年从陕西引进的人才。这些莘莘学子,经老艺人严格教练,手把手一式一招的教,再加上本人刻苦用功,大都成才,有些后来成为秦剧团的名角,一些演员后来还进入了省一级秦剧团,成为全省的演出骨干。在多年的演出实践中,灵台一批比较有艺术风格的秦腔演员,徐彦州、王栓梅、柳玉兰、朱桂兰、强新彦、赵文忠、孟新民、曹天兴、刘斌、邹刚等都是全县群众公认的秦腔艺术表演“明星”。

灵台县不仅出名演员,也出优秀的戏剧创作人员。年至年,县剧团改为灯盏头剧团,这一时期,灯盏头剧创作演出曾一度繁荣。年8月,剧团集体创作的灯盏头现代剧《争先恐后》在《甘肃戏曲》上发表,并获得创作奖。年8月,在甘肃省戏剧会演中,剧团排演的灯盏头剧《槐荫配》获得金质奖,该剧主演、县秦剧团青年演员邹刚被选拔调入甘肃省秦剧团。改革开放时期,是灵台编剧的又一发展时期。年10月,平凉地区庆祝建国三十周年文艺汇演,灵台县秦剧团编剧王忠学创作的灯盏头剧《分家》获得创作二等奖。年,平凉市全市戏剧调演,文化局副局长吕仓兴创作的历史剧《假县官断案》获市剧本创作奖,剧团获集体表演奖。年,博物馆馆长王忠学创作的灯盏头现代剧《金牛湾》获得剧本创作奖,县剧团获得演出特别奖,该剧被推荐参加甘肃省地方剧演出大赛,荣获二等奖。群众对戏剧艺术的热爱使灵台成为秦腔艺术发展、繁荣的肥沃土壤,这里出过名艺人,尽管没有专业的戏剧创编人员,但在新中国各个文化繁荣时期,都产生过受专业人士和观众好评的戏剧精品。(郑平)

出品:灵台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原标题:《民俗文化▏灵台秦腔艺术》

1
查看完整版本: 民俗文化灵台秦腔艺术澎湃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