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词》唐/王之涣
*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文译:
*河远望上去一直到白云之间,一座座孤立的城楼(也许是长城)建在万仞高山。听到羌笛吹出的《折杨柳》怨恨曲调,何必怨恨呢,春风都吹不过玉门关,看不到杨柳,听听曲调也好。
欣赏:
首联,西望远景,由近及远,河与天接,与“*河之水天上来”的由远及近,正好相反;*白相间,色彩单调,大气苍茫。再看近景,由下到上,城与山分,一与万对,实(*河、孤城)与虚(白云间、万仞山)交融,意境雄伟,隐含寂寞孤独。*河白云、一片万仞都是当句对。
尾联,传来画外音,羌笛吹响《折杨柳》曲调,人的加入,生命和音乐的参与,愈加生动,虽然曲调忧伤幽怨,充溢着离情别意。何须怨,明明有怨,何必劝之呢?怨也白怨,这种深得《诗经》哀而不伤的传统,充分体现盛唐情怀诗韵。劝的理由就在最后一句。从《折杨柳》曲调,联想到杨柳,不见杨柳依依,柳色青青,无法折柳寄情。没有春天、没有暖风的玉门关,又隐含多少历史典故。汉武帝发使阻断玉门关,对飞将*李广下令,敢退回玉门关,斩!汉代有言: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春风也许又暗喻君恩,当*者须体恤戍边人员。
细释:
本诗题一般有《凉州词》和《出塞》两个,清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采用《出塞》诗题,又把它放在乐府,似乎有点矛盾。各版本的诗句也略有不同,说明此诗被修改过。*砂(沙)直上白云间,不是龙卷风,就是沙尘暴,具有现场感;*河远上白云间,意境深远,具有历史感,但*河没流经凉州、玉门关,在地理不符,被人诟病。由于拘泥于具体地名,有人就把题目改为《出塞》,避开凉州;有人把*河改为*砂,避开*河。
岑仲勉《唐人行第录》考证认为,本诗原题为《听玉门关吹笛》,但若现在的墓志证明他不是排行第七,那岑考证的基石就崩溃了。后按照《凉州曲》歌唱,改题为《凉州词》。我认为,不要被地名困惑、迷惑,可以理解为采用泛指手法,就各有特色,难分优劣。九曲*河,*河远上当然要比*河直上好,春风也比春光好,诗句顺序,*河句在前面比一片句在前面的好。
据说,唐代至少有7种不同宫调的《凉州曲》。
曾经看到过两首诗:一个孤僧独自归,关门闭户掩柴扉。半夜三更子时分,杜鹃谢豹子规啼、半夜三更子时归,关门闭户掩柴扉。老婆贱内妻子问,你是哪个何人谁?完全可以浓缩成:孤僧归,掩柴扉。半夜时,杜鹃啼、半夜归,掩柴扉,妻子问,你是谁?这都是讽刺嘲笑重复罗嗦的,但是,被誉为盛唐绝句代表作的《凉州词》,“一片孤城”也犯同样的错误,就没有人提及呢?并且,很多诗人都犯这个错误。例如:李白《望天门山》:孤帆一片日边来、《观放白鹰》:孤飞一片雪、包何《送乌程王明府贬巴江》:一片孤帆无四邻、李益《赠毛仙翁》:一片孤云何处寻、韦庄《访含弘山僧不遇留题精舍》:一片孤云在碧天、
刘长卿《早春赠别赵居士还江左,时长卿下第归嵩阳旧居》:一片孤客帆、《题曲阿三昧王佛殿前孤石》:一片孤云长不去、常衮《咏冬瑰花(奉和中书李舍人昆季咏寄徐郎中之作)》:孤霞一片光、顾非熊《题王使君片石》:势似孤峰一片成。一片若作“一大片”解释,就会出现矛盾,一大片孤城、一大片孤帆,就不能算是孤城和孤帆了。这么多的诗人,出现同样的错误,真是不可思议,不可理喻,只能说明诗人经常会缺乏逻辑思维严密的特性,不严谨细致,更要辨明是非,引起注意了。当然,瑕不掩瑜,诗是好诗,未到极致。有人说,他就欣赏并喜欢这种罗嗦,那也无话可说。
孤城一指玉门关,王昌龄有孤城遥望玉门关,矛盾显见。二指凉州,问题是《凉州词》可能都是后起的诗题,所以依据不足。三指长城,吕叔湘《英译唐人绝句百首》这样解释。四指不知名的,虚指。
另该诗第三句是拗句,其第六字的杨字是平声,通过第五字怨字救。
羌笛,一是征人吹的,暗喻思乡情。二是胡人吹的,以高适和这首诗有“胡人吹笛戍楼间”为证,甚至还有理解度为过,让胡人自己怨恨去吧,春风只到玉门关,不过去了。但是看历史地图,玉门关外王之涣时代还是属于唐朝的啊。
怨,双关语。一是写《折杨柳》曲调哀怨,二是怨恨联想到杨柳树到春天还没发芽抽丝变绿了,由此产生怨恨情绪。
春风,也是双关语。一是实指春天东南方风,二是虚指皇恩不到边塞。
本诗被王世贞、王世懋、鲁九皋、孙鑛、贺贻孙、俞陛云等推为七绝第一或超一流。
《王之涣墓志》及其夫人《李氏墓志》的发现,澄清了许多事实,增加了许多史实。《王之涣墓志》在《曲石精庐藏唐墓志》中,其研究文章主要有年章太炎《四跋》、年岑仲勉《续贞石证史》、年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年李希泌《中国史研究》第2期《王之渙墓志介绍》、年陶志固《中国史研究》第1期《王之渙墓志标点质疑》、年郝毓南《大连师专学报》第1期《王之涣墓石笺证》、年王尔迁《运城师专学报》第1期《〈王之渙墓志铭〉注及其它》、年曲石精庐主人李根源之子李希泌《晋阳学刊》第3期《盛唐诗人王之渙家世与事迹考》等,其籍贯、仕历、生卒年等问題都清楚了。
如《墓志铭》:“以天宝元年二月十四日遘疾,终于官舍,春秋五十有五。”可知王之涣生于武后垂拱四年,即年,死于天宝元年,即年。证明《唐诗纪事》《全唐诗》等记载王之涣是“天宝间人”是不正确的。夫人及其族人有关墓志在《千唐志斋藏志》中,其研究文章主要有年陈尚君《文学遗产》第6期《跋王之涣祖父王德表、妻李氏墓志》,秦帮兴《王之涣行第补说》利用王之涣及其族人墓志与历史文献对照,考证了其世系和行第,认为原先“王之涣行第为七”的说法没依据。
唐朝玉门关一带没有杨柳,清朝左宗棠收复*后,*及河西走廊种植了大量的杨柳树,据他自己统计,从陕甘交界长武到甘肃会宁,种活的树就达26.4万株。但是,据年统计,平凉境内还有左公柳棵,年8月《甘肃森林》统计,全省境内的左公柳只剩棵,柳湖公园就有棵。
经核对,《唐诗镜》评论为“此是怨调”。可是网络上都是“此为怨词”,可能与《唐诗汇评》出错有关。
校勘:
唐芮挺章《国秀集/凉州词》:一片孤城万仞山,*河直上白云间。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唐薛用弱《集异记》:*沙远上白云间。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凉州词》:*砂直上白云间。宋洪迈《万首唐人绝句》(宋至清至少58个版本):*河远上白云间。清曹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二百五十三题为《凉州词》:春光不度玉门关。卷十八题为《出塞》:*砂直上白云间。俞陛云《诗境浅说》:一片孤云万仞山…春光不度玉门关。
来龙去脉:
首联,上承:汉王璜《题淇河》:清流出白云、南北朝刘骏《丁督护歌》:*河流无极、唐王绩《泛船河上》:白云销向尽,*河曲复流、陈子良《于塞北春日思归》:他乡关塞白云深。
首联,下启:唐璘禅师《偏参三昧歌》:*河倒逆昆崙觜、孟郊《秋怀》:*河倒上天、常建《塞下曲》:*河直北千馀里,冤气苍茫成黑云、李白《将进酒》:君不见*河之水天上来、李商隐《李夫人歌》:*河欲尽天苍*、杜甫《喜闻盗贼蕃寇总退口号》:青海*河卷塞云、明李贽《古道通三晋》:*河远缀白云间、清屈大均《柬赵子实》:一别*河间白云、任兰枝《潼关》:*河直下白云间、许瑶光《高邮道中》:*河回望白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