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说,秦人是从天水起家,在宝鸡发展壮大的,应该秦人的性格更多一些,其实不然。虽然渭南是秦人白起率兵从魏国抢过来的,性格上却更能体现秦人的风格,那就是性格直爽,性格执拗,性格倔犟,性格隐忍。对,就是这样,很多时候他们很自信。认准的事会一直做下去,认准的味道会一直吃下去,很少改变。
渭南的县区人们的性格虽有不同,但大体相当。每个县都有自己的风格,在饮食上尤其明显。
所以,当我来到白水县,就有一种与其他县区不一样的感觉。虽然地处渭南北境,与延安地区紧挨着,是*土高原与渭河平原的过渡地带,历史上战争频繁,但文化却一点都不输于渭河两岸的平原地区,因为这里有仓颉。文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有别与其他文明的实证。有了文字,我们才知道,中国的文化来源于饮食,《礼记》断言,“夫礼之初,始于饮食。”因此,饮食是中华文化的本原。而孔子也说过“礼之用,和为贵”。而“和”又是中国烹调的本质,甚至是代称。离白水县不远的洽阳县又是中华民族厨师的祖师伊尹的故乡,这不是巧合,完全是必然。渭北地区在中国历史上饮食化的地位不言而喻。
白水在历史上文化发达,经济也并不落后,在历史时期饮食文化非常繁荣,就是在近代,城乡民众过事,也是八仙桌,每桌8人,现在是圆桌,每桌10人。客人入席时按年纪长幼或社会地位排座次。上菜时通常先上九碟子,是凉菜,喝酒菜。接下来是热的菜,即换菜,为五点梅(五样菜)。根据家境不一样,还有七样、九样的,多至十一、十三样。家庭富裕的还会整几个高级酒菜,鱿鱼、鸡、海参之类,此谓喝酒菜。酒喝毕了就上吃饭菜,通常是九碗菜,肉多且呈块状者谓之装碗席,肉少呈片状者叫漂碗席。
等人到齐,仪式开始,就起酒,一般先上六个菜,必有凉盘。主人都是很有文化的,端酒挨个斟酒,斟完,主人给大家鞠躬,说句客气话:“请客出席,耽误酒量”。客人要站起,回一句:“立起喝香”。主人又说“席位窄,礼仪不周,吃啥没啥”。客人再回答:“摆下一桌子,好得很”。然后主人说“大家就位”。客人开始喝酒吃菜。吃饭时,主家到席位旁说:“馍黑、菜甜(无味),没吃好”。客人边吃边答曰:“好得很!”酒席散时,主人再喊一声“桌子不稳,地不平,今天大家没吃成!”秦人好义好礼的气氛好浓郁啊!
农村宴席体现的是朴素的食礼,是简单的味道,是以食来维持感情和关系。而城市的宴席就更为讲究,讲究的是食礼,是食味,是整个县饮食文化的精致展示。白水县过去有仓颉家宴,以三转席的形式来体现,这是与众不同的一种宴席。可惜失传了很久,还好,白水有秦林,有刘启林,一个有担当,有情怀的餐饮人,经过不断努力,重新将仓颉家宴呈现在人们眼前。
仓颉家宴是白水人家招待贵客的传统经典宴席,体现了白水人民对仓颉的崇拜以及区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撷取千古流传的数十种宴席精华,按照“食礼”的主题思想进行优化组合,充分体现白水人的传统烹调技艺、当地人利用本地食材千变万化的创新精神、注重营养搭配的健康理念。“食礼”反映在仓颉家宴上,体现的是“庄重、敬重”。过去,白水人对亲朋宾客大驾光临非常重视,竭尽全力营造庄重、敬重氛围,特别是招待宴席上,礼仪周到,菜品讲究,迎来送往不厌其烦。拿白水人的话说,“把客人很当事!”整个宴席以菜品的数量、菜品的丰盛、刀工的精细、菜品造型的艺术性等方面来衡量是否敬重宾客。
仓颉家宴共有菜品28道,迎宾茶点4道,凉菜8道、热菜8道、面点6道,汤2道。通常还有备用之菜,随季节变更。在营养搭配方面,注意将谷类与薯类、动物性食物、豆类及其制品、蔬菜水果类,还有动植物油、淀粉、食用糖和酒类等能量食材,按照人体所需,以一定比例搭配其中。
一道道菜点端上来,如行云流水,秦韵十足。秦人厨师继承了千年的技艺,做出的秦食是中国最有文化的菜肴。当年秦人就是吃着秦食一路向东,八百年艰苦奋斗,统一了全国。陕菜的力量在那个时候就已经在全国展示出来。斗转星移,新的时代来临了,秦食也焕发了生机。陕菜与其他风味菜肴比,最大的优势在于文化。每一道菜,每一道小吃面点,都可以体现文化,但一个地方的饮食文化,最能体现出来,也最有能力承载的主要是宴席。
单品菜肴或小吃虽然也能说明问题,但不具备全面展示当地饮食文化和习俗。所以,宴席的挖掘和打造是非常重要的。仓颉家宴最能体现关中食礼文化的宴席之一。而且形式独特,当地人称为“三转席”。仁爱孝悌,谦和好礼,笃实宽厚等传统美德,在这个“三转席”中展示得淋漓尽致。
秦林秦韵,秦人秦食,不要以为很远,其实就在身边。
朱立挺简介
朱立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民俗研究学者、教授,陕菜网董事,世界中餐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烹饪餐饮行业协会专家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北京陕菜协会副会长、西安饭店与餐饮行业协会餐饮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陕西餐饮商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民俗协会会员、大唐博相府文化艺术酒店文化顾问。
“陕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