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的羊肉泡馍,闻名遐迩。虽说也有些人并不多么爱吃羊肉,但还是爱吃的更多。并且许多先前不爱吃的人也受环境影响慢慢爱吃起来。羊肉泡馍,已经成为西安旅游一块亮丽的招牌。
西安人,乃至陕西人,大多都爱吃羊肉泡馍,这是大家公认的。不过,许多人却不知道,西安人,乃至陕西人,不只爱吃羊肉泡馍,而且爱吃各种各样的泡馍。也就是说,泡馍不是只有羊肉泡一种,而是可以用多种多样的原材料,多种多样的方法炮制的多种多样的食品,是一个大的家族,成系列。
由陕西省饮食服务公司编辑的一套内部资料书籍,在《面点小吃》一章中开宗明义就列出了一个“煮泡馍类”,凡各种泡馍十样之多。还有一种素煮馍,即用各种菜蔬作原料来煮馍,书中未提及,所以,实际上陕西的煮泡馍不止十种。书中说:“煮泡馍为陕西地区特有的小吃品种,是以肉类作主料烹制,将烙制的硬面锅盔或饦饦馍(用90%的水面和10%的酵面掺合烙制的圆饼),掰成如白果大小的小块(每份约四两),用肉汤煮透,再加肉类烹制而成。如‘红肉煮馍’、‘三鲜煮馍’、‘炒肉煮馍’等。也有用鱼类、海味等作主料的。品种多样,经济实惠,是劳动人民所喜爱的食品。其特点是味浓汤鲜,馍筋光绵。”这套书编写于改革开放之初,不少用语已不甚符合现在的情况,如说煮馍的量,“每份约四两”之多。眼下的食客,虽说有大肚皮的,一次要吃两个馍甚至更多,一个馍大约为二两,但大多只能吃一个馍,二两左右,煮馍的规矩也有改变,不再论份,而是客人给自己掰多少算多少。又如说煮馍是“劳动人民所喜爱的食品”,就有相当的局限性,现在,羊肉泡馍已经征服了包括“老外”在内、“白领”在内的国内外广大人士,国无分中外,人无分贫富,不分劳动人民或非劳动人民,都很喜爱。
羊肉泡馍是许多人所熟悉和喜爱的,但采用牛羊肉作原料,还有一种牛羊肉小炒煮馍,也为西安人特别回族同胞所熟悉和喜爱。这种吃法需要先“爦”肉。将牛羊肉切成五分见方、一分厚的片,在烧热的菜油锅中搅炒至水分出净,加酱油、调料面,翻搅至酱油汁干后,加开水,下盐,烧煮熟透,沥干水分,出锅备用。煮馍时用羊油,下蒜苖段及“爦”好的肉片,加料酒、酱油及红醋少许,加适量原汁汤、水、粉条、骨头汤,汤滚时投入掰好的馍,煮约二分钟,加盐、味精,淋羊油,即可盛入碗中食用。这是地地道道的西安风味清真食品,最近,老孙家饭店已经将其作为方便食品推向市场。
鳝鱼煮馍是煮馍系列中最古老的一种,为老西安所钟爱。大约是三碗鳝鱼煮馍用二斤鳝鱼。鳝鱼稍煮后去头、尾、脊骨与内脏,划成筷子头粗的条,改作二寸半长的段,另用大肉汤煮馍。鳝鱼段抹干淀粉,先在油锅中一爆,取出后再烧炒辣椒段至金*色,加葱、姜、蒜、玉兰片丝及水发木耳等,接着下鳝鱼段,加调料汁,搅炒均匀后分作三份盖在煮好的馍上,即成鳝鱼煮馍。这一食品的特点是鱼鲜嫩,馍光筋,油厚重,香味浓。
红肉煮馍先前倒真是劳动人民所喜爱的一种大众化的食品。先炖大肉,再煮馍,煮法与羊肉煮馍相同。也有“口汤”、“干泡”和“宽汤大煮”等几种不同吃法。口汤的煮馍,吃到底碗里只有一口肉汤。干泡的煮馍没有汤汁。宽汤大煮则大体上汤与馍各占一半。煮馍时也用水发木耳、粉丝及蒜苖等配搭。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进入20世纪,红肉煮馍相对而言,是比较少见了。也许是因为劳动人民都奔了小康,追求更高档的食品甚至洋食品成为风尚,而使这劳动人民喜爱的好东西遭到冷落吧。
外地人听来觉得十分稀罕的葫芦头泡馍,近几年大大地火起来了。葫芦头即煮熟的猪大肠头。加工手续繁多,做得又干净又美观又好吃,十分不易。馍也由食者自己掰成小块。煮馍用的汤,是以大量猪骨头及一两只或多只母鸡加调料煮成的。骨头须砸断,调料以花椒、八角为主。煮馍时除葫芦头切片外,还配有猪肉两片,水海参、水鱿鱼、熟鸡肉各两片。但这个“煮”其实不是煮,而是“冒”。所谓“冒”,是将沸腾的汤盛入装有掰好的馍块的碗中,稍停,将汤滗出,再盛入沸腾的汤,再将汤滗出,如此反复三五次,当汤汁浸入馍块时便制作完成。吃时佐以糖蒜、泡菜、辣子酱。这样的“冒”的烹饪方法,《中国烹饪百科全书》没有记载。有人将这个“冒”写作“泖”,读音倒是差不多,然而查字典,此泖为“水面平静的小湖”,跟烹饪拉不上关系。“冒”字究竟怎样写为正确,难有定论。似乎是西安人一种特有的烹饪方法。
葫芦头泡馍,还有用海味制作的,方法略同。西安人极喜爱吃。近年来,招待海内外宾客,许多人都爱到葫芦头泡馍馆去。每一次吃,必定会使来宾印象深刻。因为其味极浓厚,汤颇鲜美,肠虽肥而不腻,并且所用原材料与制作方法都很与众不同。葫芦头是货真价实的西安特有的小吃。旅游者若是未曾吃到,倒真是有些儿遗憾。
陕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