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非遗大赏”
陕西传统手工技艺大展昨天开幕啦!
曲江国际会展中心B4馆
迎来热情的人流
大展还未开始
传统音乐、戏曲就来助阵啦
周至锣鼓、户县锣鼓、老腔
合阳提线木偶、皮影芭蕾舞
……
它们也都是非遗,美不胜收
今天的这场大展
吸睛亮眼的地方可真是不少
赶紧和小布一起去看看吧
↓↓
库淑兰巨幅剪纸
一进门就是
陕西省艺术馆馆藏传统美术精品展
最引人注目的是左手边墙上
悬挂着一幅20米高的巨幅剪纸
绚烂夺目
它的来头可不小
是“剪花娘子”库淑兰的遗作
库淑兰巨幅剪纸
年库淑兰就去世了,这幅作品是省艺术馆最近的收藏,由四幅她的作品拼接而成。库淑兰的彩贴剪纸是国家级非遗。年,她成为中国首个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授予的“杰出民间艺术大师”。很早的时候,当别人都在剪动物植物乡村景色时,家在咸阳乡村的她,却以自己为原型塑造出“剪花娘子”系列作品,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对生活的理解,惊艳了世界。
八仙祝寿银饰
走到展馆中间
两侧是全省各市83个非遗项目的展示区
在西安区
一组八仙祝寿的老银饰格外吸引人
西安陈氏金银器世家制作技艺的传承人陈燕清说,这是父亲陈文池的作品,至少在半个世纪以前了。一个个还没有小拇指大的八仙端坐着,五官服饰立体,胡子眉眼都很清晰,底座还有四个孔。
你猜它们的用途是什么?
小布告诉大家
是过去缝在小孩帽子上的银饰
现在基本见不到了
张氏风筝
张天伟,今年已经80岁了,作为全国动态风筝第一人,他年开始做动态风筝,已经做了31年,他的风筝造型以动物、人物为主,有转脖张嘴会鸣叫的仙鹤、蝙蝠,猫头鹰,横行霸道的螃蟹,憨态可掬的企鹅,“猪八戒背媳妇”,其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时,他制作了一条由直径60公分,60面国徽、组成60米长的“中华巨龙动态音乐风筝”。
张天伟现场展示
鱼化泥叫叫
鱼化泥叫叫的造型
主要以秦腔戏曲人物
部分小说人物为主
泥叫叫,也叫娃娃哨
儿童玩具
承载着儿童的记忆
鱼化泥叫叫制作技艺传承人*
长安泥塑
长安泥塑技艺传承人苗春生
今年68岁了
从小喜欢绘画和泥塑
他的作品以陕西农村生活形象为原型
人物造型栩栩如生
胡振波(苗春生徒弟)捏泥塑
千孔镂空梅瓶
一路走精彩不断
在咸阳展区五陵塬黑陶技艺展示台上
一个镂空梅瓶最夺人眼球
从上到下都是孔和洞
传承人刘建利、刘昌利两兄弟细细道来,这是烧制出来的,千孔是雕刻出来的,这个梅瓶只有2毫米厚,薄如蛋壳所以称为蛋壳陶。这绝对是艺高人胆大的极致,为的就是展示拉胚和雕刻技艺的炉火纯青。值得一提的是,10月份它刚摘得中国工艺美术最高奖“百花奖”金奖。
还有旬邑县彩贴剪纸
长武县崔少峰社火脸谱
乾县木偶头
……
金台马氏瓷刻
宝鸡展区的金台马氏瓷刻技艺展位上
10个圆圆的瓷盘并列摆放
彩色雕刻出清明上河图耳目一新
传承人马辉统正着墨雕刻新的瓷盘,他说因为空间小所以只展出了一半的清明上河图。小布问他盘子上的细腻雕刻多费工夫?他笑笑说,瓷刻清明上河图共20个瓷盘组成,他刻了整整15年。
更多有趣……
还有很多不太常见的技艺也很有趣
比如富平熏画
让传统非遗技艺耳目一新
融入新生活这里也看得到
别具一格的熏画
比如安塞剪纸
大大福字被印在了伞上面
醒目独特浓浓中国风
安塞剪纸元素变身时尚雨伞
比如凤翔泥塑
央视春晚元宵晚会吉祥物哦
华州皮影制作
陕西的皮影原材料以牛皮为主
雕刻的皮影主要用来演出和装饰为主
人物造型以演出道具为主
创新的人物以工笔画为主
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成果展
还有还有哦
在最后一个大展区的陕西师范大学承办的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
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成果展
包括剪纸、刺绣、泥塑、面花
皮影和衍生品开发6个部分
研培的目的是让非遗艺人重新学习
用老技艺开发出适合现在用途的新产品
↓↓
小布还了解到
目前我省由陕师大承办的
非遗传承人研习班已举办了7期
培训学员余人
来自白水参加过刺绣培训班的学员高云岭乐呵呵的,她的展位前围观询问的人好多,创新出十几个青年人喜欢的新作品。比如用刺绣点缀的皮包、零钱包、首饰盒、书签、耳环、胸针等,传统又时尚。
民间技艺真是藏龙卧虎!
传统文化更值得细细品味!
今天的现场还来了
80余位传承人和民间艺术大师
观众也非常热情好奇
看着、问着、尝试着
怎么样
是不是太精彩了!
而这些只是大展的一部分而已哦!
另外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
展览到周末才结束
每天上午和下午还有音乐戏曲表演
而且是免费!免费!免费!
所以感兴趣的小伙伴
赶紧逛起来吧!
来源:西安发布丨编辑:程渭
征稿启事长安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