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邑人公众平台(xyr)
﹀
﹀
﹀
一心扎根民间注重田野作业
——记民俗学者旬邑县土桥中学退休教师王新民
王飞龙
王新民,年2月18日出生于陕西省旬邑县土桥镇牙里村。中共*员,大学程度、中学教师。曾任陕西省旬邑县土桥中学*教主任。现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俗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陕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民俗学会理事、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咸阳市作家协会会员,咸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省、市*协文史资料征集员;旬邑县作家协会理事,旬邑县第三批县管拔尖人才。
王新民生在农村,长在乡下,从小受母体文化——民间文学的熏陶,对民歌、民谣、民间故事特别痴迷。从上中学开始,就把听到的谚语、歌谣、民间故事以及看到的民俗事象、乡下趣事用文字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几十年积累了数百万字的资料。年在从事教育工作的同时,和文友郭小林等人发起成立了涉及彬县、旬邑、淳化三县的野草文学社,并担任社长兼社刊《野草》的民俗编辑,主持编印社刊《野草》8期,编印《民间歌谣》一册(首)。为民间文学三大集成编撰提供资料谚语条,歌谣首,民间故事余篇。
他长期扎根民间,注重田野作业,把民间习俗、人生礼仪、饮食文化、民间剪纸、根雕、女红、刺绣、音乐、舞蹈等民俗事象整理成散文发表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农民日报》、《中国工人报》、《陕西日报》、《神州民俗》、《咸阳日报》、等国家、省、市级报刊上,共有万字的民俗资料见诸报刊,其中论文《论谝闲》、《谈谈姑爷拜新年》、《浅论毛泽东与民间歌谣》、《浅论毛泽东与民间文学》见报后引起专家学者重视。
论文《浅谈旬邑民间剪纸艺术》入选中国民俗学会第四次代表大会宣读论文。论文《旬邑唢呐琐仪》获文化部全国群众文化论文评奖“优秀奖”(最高奖)并被收入中国文献出版社编辑出版的《文化大视野》一书,同时该书还收入他撰写的论文《旬邑面花——研究民俗文化的活化石》。民俗论文《石门山祈雨庙会调查》获陕西省民俗文化“山花奖”,论文大赛二等奖。
论文《浅谈民间庙会与乡村集市贸易》获陕西省首届庙会文化研讨会优秀论文奖并比大型文化刊物《陕北》刊登。
论文《浅谈旬邑剪纸与民俗文化》在中国民间文化传承与发展研讨会上进行了交流并,同时该论文还在中国民俗学会成立三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暨年年会上进行了学术交流赢得了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并被收入《关中民俗文化艺术论集(二)》。
在积极为新闻媒体撰写稿件的同时,他还尝试把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文化与日常教学活动相结合,以此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据此撰写的教学论文《浅谈民俗文化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获《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教研成果特等奖和《教师报》第九届全国教师教育教学论文大赛一等奖。
年出版《旬邑风情》获陕西省优秀编辑奖,年参加《可爱的旬邑》一书的编写,并为其执笔撰写《丰腴的花圃》、《醉人的香醇》两章;年出版民俗专著《旬邑风情》(续集);2年出版民俗散文集《乡风乡韵》;8年出版民俗散文集《乡韵醴尘》;年出版民俗文集《俗海拾贝》;年完成38万字的《豳风·旬邑民俗风情录》的撰稿工作,该书已由旬邑县*协编辑为旬邑县文史资料第十一辑出版。年参加大型文献资料《咸阳百村》旬邑卷、长武卷、兴平卷的编撰工作。《咸阳文史资料》和《旬邑文史资料》分别收入他撰写的《旬邑民间社火》、《旬邑纸扎》、《旬邑年节习俗》、《旬邑乞巧习俗》等民俗史料。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咸阳解放》收入他撰写的文史稿《马志超起义与旬邑第五次解放》、《烽火文艺劲旅――八一剧团》收入了他撰写的文史稿《水乳交融、血肉相连》。特别是他收集整理讲述传承的《石门爷(扶苏)的传说,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辛勤的劳动,获得了丰硕的回报,王新民的的个人事迹和成果先后被收入《百年陕西文艺经典》、《世界名人录》、《中国民间文艺家大辞典》、《陕西文化名人大辞典》、《咸阳名人大字典》、《咸阳人物》等大型辞书。年——年连续十年被中共旬邑县委、县*府、宣传部、广播电视局评为优秀通讯员受到表彰奖励。年和1年分别被咸阳市文联评为“先进文艺工作者”。0年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有突出贡献的民间文艺家”称号,5年被中国文艺家协会授予“当代杰出艺术家”称号。8年10月被世界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首届世界(亚太地区)“中国十大民间文艺家”称号。年被授予咸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旬邑《石门爷》传说的传承人。年有它传承讲述的旬邑《石门爷》的传说被命名陕西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