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文/何方摊开纸笔,又不知从何写起,索性就写写我的家乡,至少家乡对于我而言,是不陌生的。我的家乡坐落于渭北高原,地处关中边陲。它就是咸阳市长武县亭口镇新华村。自打我记事起,村里就有成片的柿子树林,听老人说,这些树是太爷爷那辈人亲手栽种的,距今将近百年历史,现如今依然顽强的深根在这块土地上。
有句话这样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因为它来之不易。还有句话如是讲,树高千尺,不忘根。只有根供给充足的养分,枝叶才能茂盛的生长,才能伸向更远。太爷爷那辈人早已经归西。那时生活条件差,人寿命也短。如今看到的只有那被杂草所掩埋的小土堆。凄凉之感油然而生。爷爷一共弟兄仨,爷爷为大,二爷于去年夏天去世,享年78岁。三爷身体尚可,腿脚不大利索。只是爷爷的身体每况愈下,几年前患白内障导致双目失明,唉,最近又医院。爷爷年轻的时候,虽说没多少文化,但很能干,威望很高,谁家有红白喜事,爷爷都去帮忙或总管所有事务,小到摘葱剥蒜,大到说礼谈价。那时候,家里的窑洞不够住,爷爷抡着?头一个人挖了一口窑,只因没钱雇人帮忙。等到了父亲这辈人,渐渐的都在坳里盖了新房,不再有人住窑洞。时光流逝,时代变迁,那一口口凝聚着祖辈心血的的窑洞现已不复存在,或坍塌,或被填埋,那一代人的生活原貌已无迹可寻。窑洞也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如今,时代在变革,乡村建设被列为国家重头戏,就我们村而言,家家户户都住上了一砖到顶的平房,想想早些年,谁家盖几间土坯瓦房都是件了不起的大事。原来的土路先是铺了石子路,过了几年*府又出钱铺了沥青路面。还在道路两旁安装路灯,到了晚上,灯火通明。原来在未修路前,每年果商来收苹果,一看到坑坑洼洼的盘山路,吓得倒吸凉气,车走在路上,随时有翻车的可能,如果真的翻车将会直接掉下一边十几米深的山崖,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果商少,苹果滞销,卖不上价钱,果农干急没办法。
现在好了,路宽了,路也平了,路难走甚至路不通不再是农民沟通外界的障碍。家家户户也几乎都买了小车,去镇上赶集,去县城办事,开车就走了,方便了不少,关键是路好了,经济好了,人们的腰包也鼓了。到了麦*季节,以前人们都用镰刀割麦子,现在不一样了,割麦机一收到底,省时省力,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爷爷年龄大了,干不动了,但他把所有重担还有希望寄托在我们年轻人的身上,如今村子里的青壮年都外出务工,剩下些孤寡老人还守着这个村子,未来这个村庄会不会存留,会不会沦为只有一个人的村庄;如果会那么谁又会是最后一个离开村庄的人?不得而知。每次回家,经过那一排排柿子树林,用手触摸那粗壮的树身,不禁回想起祖辈历经的磨难,想起已故的二爷,年迈的爷爷还有三爷。想起儿时伙伴。
有时也想一想我们该如何守住守住这个村庄?守住这片祖辈栽种的柿子树林?守住我们的根!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要比一代强。后浪们,任重而道远,努力啊!
作者简介:何方,男,31岁,银行普通员工,尤好书法、摄影、偶尔写写感悟
大家都在看致全县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医院康复理疗科邀您一起体验“冬病夏治——三伏贴”医院住院部8楼儿科一病区搬迁通告长武手工布艺小溪流之心声——张宽理投稿/合作(注明来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