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打开长武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早在2-8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有古人类繁衍生息,中华文明的曙光在这片神奇的大地上普照。进入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如雨后春笋般在泾黑二河两岸茁壮成长。多年前,周祖公刘率部族迁居到此,创造了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光辉历史。公元前年,秦太子扶苏在此筑城,设立鹑觚县。汉唐时期,这里是古丝绸之路上的“旱码头”,响彻着东西方文化交汇的声音。春秋代序,岁月更迭。从宋元明清到如今繁荣昌盛的新时代,这片土地在栉风沐雨中一路走来,虽历经沧桑但文脉永续。
近期,长武发布将陆续推出“历史印记”长武的历史与文化线上文物展览,让全县人民感知这片高天厚土的文化脉络,感受这座千年古城的独特魅力,进一步树立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热爱这片土地,建设大美长武。
春秋,指公元前年-公元前年,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另一说认为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战国,指公元前年~公元前年,是中国历史上东周后期至秦统一中原前的一个时期,因为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
西周时,孝王封他的臣非子于秦(今甘肃天水县一带),后秦疆土不断扩展。西周末年,犬戎侵略西周,平王东迁,秦人护驾有功,并赶走犬戎,西周王畿及豳地全部归秦所有。所以说,我们长武在西周末年就归属秦地,但是却好几次被犬戎(义渠人)占领。
义渠是西戎民族的一个强大分支,居于宁夏固原平原和六盘山陇山两侧,以游牧打猎为生,崇尚武力,剽悍好斗,又叫义渠戎。商代时他们同先周姬姓部落建立的豳国经常发生冲突,不断蚕食其领土。上一期我们讲到先周人的两次大的迁徙都与义渠人有关。周王朝建立后,义渠戎与周王朝之间,时战时和。义渠戎时而脱周自立,时而归附周室。这个过程中,义渠戎不断学习周民的农耕技术与文化,逐渐被周族同化。春秋战国时期,他们建立了强大的郡国,与秦国、魏国抗衡,并曾参与中原纵横争夺之战,义渠国于是成为当时雄据一方的同源异族强国。义渠人把国都设立在与我们相邻的宁县,所以长武好几次被他们占领。在经历了民族大融合之后,我们身上也流淌着义渠人的血脉。
据史书记载,秦昭襄王三十五年时复攻义渠,灭戎敌,豳地再度归秦。具体是这样的,秦昭襄王当*时,义渠王前来“朝贺”,宣太后设计与义渠王私通,两人交往了30年,宣太后还和对方生下了孩子。可以说这段时间内,宣太后将义渠王牢牢地把握在手里,秦国得到了足够的时间发展国力,攻城略地,一步步走向强大。30年后,宣太后见时机成熟,便再次设计,诱骗义渠王入秦,将其杀害。然后秦国举兵攻打义渠,义渠上下一片混乱,被秦*消灭殆尽。此后秦国再无义渠威胁,还占领了原先义渠的领土,发展成为了自己的郡县。最后在历史的长河中,义渠人逐渐融入中原华夏族。
也就是说,我们的先祖最终于回到大秦帝国的怀抱,他们和这个国家同生死、共存亡,一起迎来统一六国的伟大时代。
关于我县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遗存,最重要的是位于亭口镇上孟村的秦国墓葬群。
年至年陕西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曾对此进行过发掘,发现2座车马坑。年至年咸阳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又对该墓地重新发掘清理,发掘墓葬28座,车马坑1座,出土各类随葬品余件,有铜、陶、玉、石、贝器等。下面,小编就将我们馆藏的的几件文物呈现给大家。
石蝉战国时代。亭口镇上孟村秦墓出土。长5厘米,宽2.7厘米,脊厚0.8厘米。石灰岩质,青白色。体扁平,前端呈三角状,后端弧形,中起脊,于前端脊两旁各刻一道小槽。制作简略,形象传神。此物为殓具,置于死者口中,称之作“口含”。石蝉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自汉代以来,皆以蝉的羽化比喻人能重生,生以为佩,死以为含。
石圭战国时代。亭口镇上孟村秦墓出土。长28.7厘米,宽4.6厘米,重克。长条形,一端有尖,两面有刃。圭是古代帝王、诸侯朝聘、祭祀、丧葬时所用的礼器,为瑞信之物。形制大小因爵位及用途不同而异。
石玦战国时代。亭口镇上孟村秦墓出土。直径2.9厘米,大理石岩质,灰白色,体光滑,形如圆环,有缺口。该石玦出土时置于人头骨内侧,应为耳饰。
玉玦战国时代。亭口镇上孟村秦墓出土。直径2.5厘米。圆形有玦,中孔,色青透明。
玦是古代佩身玉器的一种,新石器时代、西周晚期和春秋的墓葬中常有发现。后世常用以赠人表示决断、决绝。《荀子.大略》:“聘人以珪,问士以壁,召人以瑗,绝人以玦,反绝以环。”
陶鬲战国时代。亭口镇上孟村秦墓出土。高15.5厘米,口径15.5厘米,重1千克。侈口,束劲,三乳足,饰绳纹,缘稍残。
鬲是古人做饭烧汤的一种炊具,使用时,在三个袋状足下直接燃火煮食。鬲有实用器与明器之分。实用多为夹砂陶,胎质坚硬器壁较厚;明器则多为泥质陶,火候较低,胎质疏松,表面打磨得很光滑。
陶罐
战国时代。亭口镇上孟村秦墓出土。高15厘米,口径13.5厘米。侈沿,束劲,双耳,圆肩,鼓腹,平底。陶罐一直是中国古代饮食活动中最常用的盛贮器。
来源:长武县博物馆
编辑:李阳妍
审核:王晓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