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了解家乡文化,看我大美灵台!
“走进灵台”
此视频来源于网络
“灵台县位于陇东*土高原南缘,属*土高原沟壑区,泾河与渭河之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东南与陕西省长武、彬县、麟游、千阳、陇县接壤,西北与本省崇信、泾川县毗邻。总流域面积平方公里。海拔在~米之间,地处东经°00′—°57′,北纬34°54′—35°14′,属东七时区。县境内有一塬(什字塬)一山(南部山区)两道川(达溪河、黑河川区),全境东西长78公里,南北宽40公里,总流域面积平方公里,是陇东传统的农业区,主种植作物小麦、玉米。小杂粮有谷子,糜子,豆类,荞麦等,油料作物包括大麻、胡麻、荏籽、油菜籽等,素有“粮仓”之称。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有丰富的古商周遗存,原始先民居住遗址、古墓葬多处,古城址6处,古生物化石点18处,博物馆文物藏量件,其中国家一级品44件,二级品件,三级文物件,一般文物件,珍贵文物藏品数量之多之精居甘肃省基层博物馆之首。馆藏文物中,上自旧石器晚期,早到仰韶、齐家文化,历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下迄民国,各时代精品文物荟萃,商周青铜器被誉为“中华之最”。是中华民族发祥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丝绸之路的支道之一。世界针灸医学鼻祖、晋代医学家皇甫谧就出生在这里。县境内有“达水丁流”、“荆山日丽”、“别墅烟浓”、“仙洞云深”、“密城秋望”、“书台月朗”、“孤峰晚照”、“瀑布春融”八处天然景观和以“灵台雄风”、“碣坊迎客”、“古街雅肆”、“碑林撷英”、“古馆蕴鉴”、“宏钟远鸣”、“琼阁揽胜”、“日月增辉”为主的人文景观12处,丰厚的旅游文化资源构建起了灵台县商周历史文化和皇甫谧文化遗产旅游框架。
”01建制沿革
灵台历史悠久,远在商周时期就先后建有密须国、密国。
秦代置鹑觚、阴密二县。
东汉后期设三水县。
东晋南北朝,曾先后设立过鹑阴、朝那、安武等县。
隋大业元年(年),分鹑觚置灵台县,取文王伐密筑“灵台”之意,灵台县名始见于史册。同年西部始置良原县,鹑觚、良原、朝那三县均属安定郡。隋大业二年(年),废灵台、阴密入鹑觚。
唐武德元年(年),复置灵台县,属麟州。贞观元年(年)废麟州,省灵台入麟游,天宝元年(年),改鹑觚及析麟游为灵台县。
元七年(年),省灵台入泾川。十一年(年),复置,以良原县省入。
清康熙六年(年),分陕西置甘肃省,灵台县遂入甘肃。
民国元年(年)灵台属泾原道;民国十六年(年),废道,灵台县直隶甘肃省。民国二十五年(年),原泾原道划为第二行*督察区,灵台县属之。
年7月24日,灵台县全境解放,成立灵台县人民*府。
年10月,撤销灵台县并入泾川县。
年12月,恢复灵台县至今。
02历史文化
文化遗产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灵台县共保护收藏出土文物上万件,国家、省、市调展及收藏约件,县博物馆收藏多件,其中县博物馆馆藏国家一级文物44件,二级文物件,三级文物件。灵台灯盏头戏、皇甫谧针灸术被列为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白事唢呐曲牌、木偶戏等13个项目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泥塑、麦秆画等95个项目列入县级保护名录。[8]
民俗文化灵台县民风淳朴,自古崇尚礼仪,素有热情好客的传统。民间戏剧:木偶戏;民间工艺品:宫灯、剪纸、根雕、泥塑、刺绣、香包、麦秆画、皮影、灵台碑林、民间社火等。木偶戏参加省上汇演,剪纸、香包、泥塑获甘肃省民间艺术节艺术品展览二等奖。[9]
宫灯
灵台宫灯起源于明代,初流传民间富豪人家,正月元宵节悬挂于大门楼厅。宫灯起初由民间艺人制作,造型比较单一,明清后,民间艺人不断探索改进,造型也独具特色。主架结构除木材外,出现了用竹子熏烤成多种动物形状,如十二生肖宫灯,在民进盛行。解放后,随着工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以铁丝为主要制作材料,工艺得到进一步提高,在周边地区开始流传,因此,灵台宫灯成为一种独特的民间工艺。[9]
香包
灵台香包,古称香囊,其意蕴,如什字塬*土般身后,其源流,同端阳节一样悠长。为老人求寿、男女求婚、儿女求福、家庭求吉、旅途求顺、病者求愈、五谷求丰、生意求利,无不赋予以展现生命、活力,表达思想、信仰,揭示人性、欲望的民俗文化内涵,更具率真而拙巧,古朴而传神。[9]
灵台剪纸
剪纸,是灵台县民间传统艺术,根植乡里,历史悠久,年节庆典,婚丧嫁娶,生日祝寿,刺绣花样无不即兴而做,民间十分普及。[9]
泥塑
灵台泥塑历史悠久,源于民间陶艺流行乡村农舍,初为玩具,后赋以祈祥,艺人代为传承,形成具有关中风格的工艺模式。制作中采用灵台“板板土”,经过砸泥、制坯、塑型、精抛、酚洗、勾线,妆色等十几道工序,全部手工制作完成。[9]
皮影
皮影不仅是独特剧种,亦是中国民间工艺之精粹。灵台皮影古称“灯影”,以上好牛、驴皮为最佳材质,皮子加工、剪刻造像、着色妆彩工艺考究,手法繁复,流派与特色为“关中道”。灵 特剧种“灯盏头”即为皮影戏。[9]
麦秆画
灵台麦秆画起源于清代,由乡间农村妇女编织草帽引发。始初,将麦秆用水浸泡,待有柔性,民间妇女可即编成小动物之类的工艺品。此后出现了用麦秆蘸骨胶水粘贴书法对联,悬于中堂,继之,又用麦秆粘贴图案,花、鸟、虫、鱼及人物,染色或烫色,观赏价值极高。[9]
名优特产灵台县特产有:牛心杏、薄皮核桃、灵台砀山梨、灵台红枣、灵台柿子、灵台长面[10]、大锅盔、油糊圈、死面油饼[11]、小笼包子、油糕[12]、酿皮[13]、荞面煎饼、清炖甲鱼、蒸鸡肉、手工面等。[14]
03名胜古迹
古遗址
新石器时代的灵台,原始先民的居住遗址处,位于中台镇许家沟村的西山遗址,梁原乡横渠地的西堡子山遗址和杜家沟村的阳面岭遗址,什字镇草脉村的草脉殿遗址,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境内与新石器时期并存的周文化遗址近处,分布于邵寨、独店、西屯、什字、上良、朝那、梁原、百里、中台、新开13个乡(镇)。
古灵台
古灵台,素有“陇上明珠”之称,位于县城中心,坐落在文化馆院内。其名取文王伐密筑台典礼之意,而以“灵台”为县名,始于隋大业元年。台通高36米,基围96米,上建楼亭,内奉文王塑像,外嵌林森等人原题碑石
碑林
灵台两侧建有靠山亭两层,并牌坊门一座,历经设计、施工、镌石、镶嵌、彩绘,形成以灵台为主体,辅道两侧,台、亭、廊、坊谐对,上下左右贯通,脊兽明柱,要人名家碑碣荟萃的游览名胜。碑林总面积平方米,镶石碑余方,有领袖人物书选,各级**领导题词,当代名家墨宝,历代名碑复制,民国*要旧碑,零碎碣碑荟萃。[4]
圪瘩庙
位于新开乡,形似鳌首的山头,称作新开山,建有庙宇,寺院内一棵木瓜树,其龄几百年,躯干老态龙钟,树顶枝叶茂盛,自一瓦室出。此山寺庙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清嘉靖元年(),新开人再次扩修,并命名“慈士院”,又称“圪瘩庙”,距此不远处有蛟城庙一座,庙内有千佛碑彩塑神像数尊,明代殿堂一座。[4]
皇甫谧陵墓
皇甫谧陵墓,坐落在灵台县县城东北15华里之张鳌坡。皇甫谧生于朝那三里,故于独店张鳌坡,其陵墓于年被列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4]
牛弘墓
牛弘墓位于新开乡牛村。牛弘历阅西魏、北齐、北周、隋四朝,隋时任秘书监、吏部尚书等职。曾应召删修刑律,撰《大业律》18篇条,并参与修定音律,正定新乐。[4]
牛僧孺墓
牛僧孺墓位于新开乡牛村,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牛僧孺为唐代宰相,著名的*治家、文学家。牛僧儒生于灵台新开,殁后葬于老乡牛村,晚年生活的离山寺洼遗址被民国年间列为灵台八景之一,即“别墅烟云”。[4]
荆山森林公园
荆山森林公园坐落于灵台县城中台山之上,因在阳光下满山荆花灿烂,史称荆山。4年,县委、县*府按照森林公园的建设定位,对荆山进行了规划设计,规划面积公顷,共分为生态旅游、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休闲娱乐和科普教育五大功能区,建成了古灵台、荆山门、三贤祠、德化廊、朝晖亭、夕照亭、日月亭、关公殿、灵通门、玉皇阁、东沟景观湖、休闲广场等人文旅游景点,年1月晋升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古密须国遗址
古密须国遗址在灵台县县城西20公里的百里乡。密须国在商末时为周原西北部的一个强悍部族。公元前年为周文王所灭。武王克商后,封同姓诸侯,建立密国,后又为周共王所灭。百里中学后院据说是原密须国宫殿的遗址。离遗址东2里许的烂泥湾有密须公墓,洞山有一庞大的西周墓葬群,甘肃省最大的西周铜鼎就出土于此。
04著名人物
皇甫规
皇甫规(公元—),安定朝那(今灵台人),世代武官之后,喜读好文,有著述二十余篇。历任太山太守,度辽将*,永康元年拜为尚书,后迁弘农太守,护羌校尉,终年71岁。一生为人正直,是非分明,尽力国事,不计私利,在朝野享誉很高。[15]
皇甫谧
皇甫谧(公元—),幼名静,字士安,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甘肃朝那)人,东汉太尉皇甫嵩之曾孙,中国十大名医之一。历经东汉、魏、晋三朝。在文、史、医、哲诸领域均有建树,著述颇丰。尤以《针灸甲乙经》享誉海内外被国际针灸学会列为必读书目之一,成为世界历史文化名人。[15]
牛弘
牛弘(公元—)。安定鹑觚(今灵台人)好学博文,曾为隋纳言上士,专掌文翰,后升为威烈将*,员外散骑侍郎,袭封“临泾公”,宣*元年,升任内士下大夫,进位使持节,大将*、仪同三司。隋朝先后授官秘书监、礼部和吏部尚书。享年66岁。一生为抢救历史典籍、制礼作乐、完善刑律贡献甚巨。[15]
牛僧孺
牛僧孺(公元—),字思黯,安定鹑觚(甘肃灵台)人,一生历经中唐德、顺、宪、穆、敬、文、武、宣宗八朝皇帝,官至宰相。一生酷好文学,仕宦期间,好交名人文士,颇嗜“传奇志怪”,所著《玄怪录》造传奇之文,荟萃为一集,其中80余篇保留完整。[15]
皇甫松
皇甫松,唐代诗人,陆州人,唐工部郎中皇甫之子。其诗歌大多反映田园、渔村的风情,纯朴、真实感人。传说其死后葬于灵台西屯塬上,其弟皇甫竹,也是诗人,死后同兄并葬一个墓地。其墓俗称“双堠子”。[15]
杨重
杨重,明代灵台上良人,进士,官至翰林修撰,任为肃*大夫,汉南道监察御史。曾与南京才子比诗文,倒背《春秋》一字不差,令人折服,号称“天下春秋第一人”。[15]
张文明
张文明(?—),山东临清县人,毕业于北京中国大学。年9月4日,奉命署理灵台县县长。[15]
杨子恒
杨子恒(—),灵台县上良杨家庄人,名渠统以字引。民国陆*将领,历任排、连、营、旅长,陇东绥靖司令、*长。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甘肃省*府委员、交通厅长,民盟甘肃支部委员,民盟西北总支委员、中央委员,甘肃省第一届人民委员会副主席,全国赴朝鲜慰问团二分团副团长,年当选甘肃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5]
高永祥
高永祥(—),灵台县星火王家庄村人,原名高苍贵。年背瞒父兄投奔国民*,年随部于宁都其一,后即参加中国工农红*。在革命队伍中,多次荣立战功,受到嘉奖。历任连、营长,绥晋*三十六团团长职务,年牺牲于神池,时年31岁,遗体安葬于华北*区石家庄烈士陵园。
灵台县民族以汉族居多,占96.7%,少数民族有回族、藏族、满族、苗族、蒙古族等,占3.3%
城市帮手∣更多更广更远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