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引言
1、何谓方言:
方言,俗称地方话,是只通行于某一区域的语言,是语言的地方变体,是一个地方*治经济文化的见证。
“方言”一词最早出自杨雄(前53-18)的《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一书。晋代葛洪《抱朴子·钧世》:“古书之多隐,未必昔人故欲难晓,或世异语变,或方言不同。”唐代皇甫冉《同诸公有怀绝句》:“移家南渡久,童稚解方言。”明代唐寅《阊门即事》诗:“五更市买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现代作家冰心《再寄小读者》八:“他的诗是用方言写的,富于人民性、正义感,淳朴、美丽。”
2、方言的分类:
方言一般分为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的地方变体,民族共同语的分支。分化的状况取决于社会历史原因,划分方言的主要依据是语音特征。社会方言是适应社会分工需要而形成的民族共同语的分支,是语言的社会变体。有行业语、阶层流行语、黑话、等种类。
两者之间有差别,也有联系。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的区别:功能不同,前者在一定区域内具有全民性,后者没有,状态不一样,前者有完整的结构要素,后者主要是一般词汇的集合。
二者的相同点为:第一,都是语言分化的结果,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的体现。第二,都没有全民性特点,社会方言通行于某个阶层,地域方言通行于某个地域。第三,都要使用全民语言的材料构成。
3、方言的特征:
方言虽然只是在一定的地域中通行,但本身却也有一种完整的系统。方言都具有语音结构系统、词汇结构系统和语法结构系统,能够满足本地区社会交际的需要。同一个民族的各种地方方言是这个民族的共同语,一般总是表现出“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语言特点。一般情况下,民族共同语总是在一个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4、形成原因:
现代汉语各方言大都是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而逐渐形成的。形成汉语方言的要素很多,有属于社会、历史、地理方面的因素,如人口的迁移,山川地理的阻隔等;也有属于语言本身的要素,如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同语言的相互接触、相互影响等。
5、方言的归属:现代汉语方言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各个方面,语音方面尤为突出。根据方言之间的差异,结合历史和地理的等方面因素,中国目前可以划分为七大方言区:北方方言、吴方言、赣方言、湘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客家方言。也有人划分为五大语言,也有人分为六大语言、八大语言,甚至九大语言。无论采取哪种划分方式,这些“大语言”内部的使用者有时也不能相互理解。也就是说在不同的语言区,人们的语言意识也有一定的差别。所以每个方言区又分成若干个次方言区;例如北方方言,可分为东北次方言、西北次方言、西南次方言等,次方言之下又可再细分成若干小片和方言点。其中覆盖范围最广使用人数最多的无疑是北方方言。
6、乾县方言的归属:乾县方言属于陕西方言的一个分支。陕西方言大致分为3个地区:关中话、陕南话和陕北话。我们通常所指的狭义“陕西话”仅指关中话。
关中话属于中原官话,为中原官话的一个分支,代表方言为西安方言(东府)和宝鸡方言(西府)。关中方言分为关中方言东府话和关中方言西府话。前者包括西安市、渭南市、铜川市、咸阳市、商洛市下属商州-洛南-丹凤-山阳、陕北的宜川-*龙-洛川-宜君-*陵-富县、山西运城-临汾、河南灵宝一带。后者包括宝鸡市、甘肃天水市、庆阳市、平凉市和宁夏西南部。关中话是中国西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方言之一。使用陕西话(关中话)的人主要集中在关中一带,东起河南灵宝,西到甘肃天水一带,北接延安,南伸秦岭北麓,总人口大约五千万余。
陕北话多属于西北官话与晋方言,部分地区受晋方言影响较大。
陕南话多属于巴蜀方言(西南官话),亦有关中话、江淮官话、楚语、赣语、湘语的少量分布。
根据陕西教育学院人文环境系教师庞曦的研究论文《咸阳话的方言归属及区域特征》研究指出:白涤洲先生早在他的《调查报告》里,根据“关中方言综合地图”提出,关中方言基本上可以分为东西两大区域:“因为从亚柏、眉县之间起,向北面伸出的同音圈线有四五条几乎是重合或并行的,两大区域的界限就在这里。”并指出了“两方语音的不同处”。
此后,近代学者杨春霖在《陕西方言内部分区概说》里认为,关中方言内部根据语音的差异可以分成“东府话”和“西府话”,咸阳地区的话属于东府话…。张维佳在《关中方言片内部音韵差异与历史行*区划》中,很明确地试图从关中地区历史行*区域变迁的角度解释关中片内部东西两个区域之间方言的音韵结构区别性特征。不同的是他认为在东府话和西府话之间有个过渡带,包括乾县、礼泉、永寿、彬县、长武、旬邑、淳化、武功等咸阳市下辖的8个县,东西两个区域之间方言的音韵结构区别性特征在那里体现得很模糊。这一点,已经得到大多数专家学者的认同。(未完待续)
乾州蕞娃(刘立*,关中平原、女皇脚下、城乡结合部的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有爱心、有信心、有耐心,热爱教育事业中年男子。性木讷,爱文学,常著文章以自娱。俯仰天地间,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求无愧于我心)是一家以个人原创为主的文学公众平台,以推广乾县乡土风俗文化为主,间或涉及教育、文学随笔、影评、图文故事等。
乾州蕞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