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武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我省梁增基张水珍被授予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
TUhjnbcbe - 2021/3/28 0:32:00

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座谈会9月5日上午在北京举行。座谈会上宣读了表彰决定,张富清等58位同志被授予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张佳鑫等位同志被授予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其中,我省梁增基获评第七届全国诚实守信模范,张水珍获评第七届全国孝老爱亲模范。我省石志光、刘永生、刘波、邵新江、康全鑫、谢海琴、徐立平、孙玉晴等8人获提名奖。

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风采(陕西)梁增基:旱塬丰收的守望者

梁增基(左)和助手慕芳在位于长武县农技中心的试验田里工作。(资料图片)李一博摄

20世纪60年代,长武县小麦平均亩产60公斤左右。

年,长武县小麦亩产突破公斤。

年,长武县小麦亩产跨越公斤大关。

年,长武县小麦平均亩产公斤。

渭北旱塬农民都说:“要想多打粮,赶紧找老梁!”

老梁叫梁增基,年10月出生,中共*员,广东省茂名市人,长武县农技推广中心退休研究员。梁增基是长武县农技推广中心退休研究员。他58年如一日,即便退休,如今仍然执着坚守在小麦育种和栽培技术研究前沿,解决了“高强抗锈、抗旱高产、多抗优质、高产优质、用调节播期避开病*病并提高抗冻性”等五大难题,培育了国审“秦麦四号”“长武”“长旱58”“长航一号”等小麦良种,并在陕甘旱区和河南、山东部分旱区推广累计过亿亩,小麦增产25亿公斤,增加经济效益40亿元以上。梁增基淡泊名利、生活俭朴。他将近年来市、县奖励的15万元奖金,全部捐赠给了文化、教育系统及育种基地所在的十里铺村。

今年9月5日,梁增基荣获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

旱塬小麦创奇迹

年,81岁的梁增基回到母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师生们作了题为“艰苦锻炼是激发创新能力的源泉”专题报告。“假如想要搞创新、做一番事业,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他用一生践行着这句话。

年,梁增基大学毕业后,积极响应*中央号召,背起行囊,怀着远大抱负和满腔热情来到了偏远贫穷的长武县。

面对艰苦的生活条件,梁增基没有退缩,他决心通过育种提高小麦产量,解决老百姓吃饭难题。他借了农场两亩地,把宿舍做实验室,桌上摆种子,屋梁挂麦穗,墙上贴标签,干了起来。

年,经过无数次的艰难曲折,梁增基培育的全国先进品种“”和“”终于问世,累计推广万亩以上,使长武小麦亩产首次跨越公斤大关。

年,梁增基利用“”的姊妹系“”育成的“秦麦四号”,推广后几乎覆盖咸阳北部及陕甘6个地市,累计种植万亩以上,成为当时渭北和甘肃旱地小麦播种面积最大的品种。长武县小麦亩产又跨越了公斤大关。

开辟旱地高产育种先河

旱塬小麦既要矮秆高产,又要抗旱稳产。旱塬小麦育种在国内育种领域尚未有人涉足,梁增基决心攻克这个难题。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白天田间选株,晚上室内选粒。年,旱塬第一个半矮秆高产抗旱品种“长武”选育成功,试验田亩产公斤,20世纪90年代推广种植面积多万亩。“长武”的育成拉开了旱塬选育矮秆抗旱高产小麦品种的序幕,开辟了旱地高产育种的先河。

梁增基利用独创的“幼嫩种子低温催芽并春化后作夏季自然加代方法”加快育种进程。年,综合性优良、高产、优质的“长武”问世。“长武”半矮秆,抗倒高产,抗条锈、叶锈、白粉和叶枯等多种病害,性能全面突出,属国内少有。年经国家审定后,即作为地膜栽培的首选品种,种植范围、覆盖地域远远超过了过去所有品种,是21世纪初陕西西部旱区的主栽品种,并为以后快速选育综合性优良的小麦品种创造了技术性新样板。

“只要干得动,就一直干下去!”

半个多世纪,梁增基功成名就,声名远扬。但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不追名逐利,始终便服简装奔波于田间地头、山村农舍;依然骑着半新的自行车下乡;依然过着一个蒸馍、一盘青菜、一碗稀饭的生活。

有人说,只要梁增基愿意,成为百万富翁是很容易的事,但他把更多的利润全部奉献给了养育他的渭北大地。年“长武”刚通过审定,1公斤小麦种子炒卖到80元,但梁增基却将种子分散供给农民,保证人人有份,促使群众自繁推广。

省内和外省的农科院曾多次许以优厚条件调他去工作,都被他婉言谢绝。他深知育种是自己的人生追求,而育种工作必须在原有基础上进行。

他淡泊名利,从不主动上报奖项,大多都是单位为他申报。他热爱自己的事业,工作中从来没有节假日,不分白昼和黑夜,不管刮风下雨,他都坚守工作岗位。年以来,咸阳市、长武县为表彰梁增基的突出贡献,先后奖励给他15万元,但他全部捐赠给了文化、教育系统及育种基地所在的十里铺村。

50多年来,梁增基坚守在小麦育种和栽培技术研究前沿,用责任诠释着生命的意义,用坚守践行着最初的承诺,彰显了一位老共产*员勇于探索、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有人问他:“您育种究竟要育到什么时候?”梁增基回答:“只要干得动,就一直干下去!”

张水珍:好媳妇的代表和榜样

35年,她在最美好的年华默默照顾着6位老人的吃喝拉撒、洗洗涮涮,让老人们安享天年;

35年,她用柔弱的肩膀挑起家庭重担,辛苦操持、任劳任怨,硬是将一个“烂摊子”过成了“好日子”;

35年,她说自己没做什么,但正是日复一日的坚持、视付出为理所当然的孝道,最让人动容。

她就是张水珍——丈夫眼中的好媳妇,6位老人眼中的好儿媳、好侄媳、好孙媳。9月5日,她站上了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的领奖台。

年,经人介绍,张水珍和丈夫任新宏相识。张水珍刚进家门时,家里4孔破土窑洞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家中还有任新宏的奶奶、父母、养父母和叔父需要照顾。

在娘家,张水珍排行最小,从小备受宠爱,很少干活。当21岁的张水珍嫁给任新宏时,面对繁重的家务,她毫不抱怨。“只要人勤快、踏实、勤劳,就能把日子过好。”张水珍说。

张水珍刚嫁过去不久,丈夫的叔父任顺过不小心把自己的棉被烧着了,顿时没了铺盖。她立即把娘家陪嫁的崭新棉被抱过去。老人流着泪说,活了这么久,还没有盖过这么好的被子。

智力有缺陷的任顺过经常鼻涕流到胸前,别人都不愿到跟前去,张水珍却不仅给老人擦干净,还细心地给老人喂饭。

多年来,任顺过老人对张水珍也特别依赖。每次她出门,只要刚拿起包,老人就拉着她的包不让走。有一次她开玩笑说:“走了就不回来了。”老人的眼泪顿时唰唰地流下来。她明白,老人已经把她视为终身依靠,于是她更加细致耐心地照顾老人。

年,任顺过摔倒导致偏瘫,大小便经常失禁。张水珍不嫌脏不嫌累,为老人擦洗翻身、洗洗晒晒。有时候,老人一天要换8条裤子,她也从无怨言。

任顺过出院后那几个月,吃喝拉撒睡都在床上,腿脚经常肿胀。张水珍坚持每天用药汤给老人泡脚。在她的悉心照料下,老人可以拄着拐杖走路了。

任新宏至今记得叔父生命最后时刻的场景,“他的手一直在摸索着什么,我们都把手伸过去,但他只紧紧地抓住水珍的手,然后安详地走了。”叔父走后,张水珍哭得比谁都伤心。

不仅是叔父,奶奶、公婆、养父母,家里的每一位老人,张水珍都给予了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怀。

女儿任妮记得,老人年纪大了,牙齿不好,所以老人的饭菜母亲都是单做的;早饭后,母亲要下地干活,怕老人们没吃好,还要再放块馍馍、糕点,倒上一碗开水晾着……

一件件琐事,说来易做来难,更别提张水珍要同时伺候几位老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天天不亮,张水珍就要起来打扫院子、生火做饭;每次洗衣服,她都要担着满满两大筐衣服到河边,一洗就是四五个小时,洗完腰都直不起来;丈夫外出打工期间,她安顿好老人后,还要下地干活、给牛割草;晚上,她还要在灯下为一家人做鞋、做衣服,一熬就是大半夜。

家里最难的时候,张水珍到村子附近的厂子里去捡垃圾,跟着丈夫从山里拉石头。为了让老人吃饱,她偷偷跑到地里摘野菜,捡别人不要的菜叶子,还去山沟下种人家不要的地。麦子熟了,她从沟底一筐一筐往上背……

在张水珍和丈夫的辛勤劳作下,家里情况一天天好了起来,告别了土窑洞,住上了平房。儿子娶上了媳妇,女儿也出嫁了,一家人其乐融融。张水珍终于过上了梦想中的“好日子”。

母亲的一言一行,儿子和女儿耳濡目染,见活抢着干,和母亲一起孝敬老人。现在,儿媳妇也很孝顺,每次回来都要大包小包地给父母买东西,还偷偷地把钱塞到张水珍的枕头底下。这让张水珍感动不已。

在水峪村,提起张水珍,村民们都啧啧称赞。“一般人绝对做不到。”村民左根营说,“水珍是一个最善良最善良的人,她就是好媳妇的代表,在赡养老人方面是很好的榜样。”

“这些年,水珍为我们这个特殊的大家庭付出了太多。”说起妻子,任新宏流下了泪水。得知妻子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要去北京参加表彰大会时,他第一时间将消息告诉了张水珍的哥哥和姐姐,“她是我们全家的骄傲。”这位朴实的汉子很欣慰,妻子辛苦了一辈子,终于有机会去大城市看看了。

张水珍则淡定许多,她对女儿说:“给咱这么多荣誉,是国家和社会对咱好。老人么,咱认定是要管的。”

往期精选

省*府国际高级经济顾问会议第十届会议召开

第六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来了!最全展演攻略都在这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省梁增基张水珍被授予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