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治医院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作者简介:刘自主,和盛镇人,青年作家,作品散见于《法制日报》、《农民日报》、《散文诗》、《人民调解》、《乡镇论坛(文化版)》、《甘肃日报》、《甘肃法制报》、《甘肃农民报》、《兰州日报》、《银川晚报》、《陇东报》、《固原日报》等刊物。年,乡绅邱维岳、高俊德、杨作舟、宏宪章等与各方人士会商并陈情于宁县议会,经呈请甘肃省督府和议会批准,于年3月6日归属宁县,县长曾麟绶遂题“和盛”以易其名。当年农历九月,将和盛一带的集市由店子村移置邱家寨,据说和盛每年九月十三由此而来。回归宁县后和盛最大变化是教育得到发展,年时只有店子一所初级小学,年至年先后设立开办了索家村、上赵村、显头村、康孟村、吴家村、阁老村、太安村、毛刘村、晚阳村等初级小学。同时在和盛开办了县立和盛镇小学校和和盛镇女子初级小。民间力量筹集资金整合私塾等教育资源民国二十三年(年)开办了和盛镇民众学校。随着教育的发展当时许多富裕人家纷纷送孩子外出求学,有送孩子去平凉上中学的,有送孩子去西安上大学的。如革命先驱公曹人王之经等人曾在中山学院(原西北大学)农运班学习,西庄人刘士选等人曾与王孝锡就读与平凉的甘肃省立第二中学。年以后许多富户子女多求学位于早胜(新庄)的省立中学(今宁县一中),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仍有许多青年翻山越岭跨过马莲河前去早胜求学。年海原地震波及和盛镇,当时许多居民居住在靠近水源沟壑底部,地震让恢复元气不久和盛一带深受重创。据前多年一些亲历者会议,山崩地裂,沟壑山地大面积滑坡,靠近沟壑的塬面塌陷严重,天地昏暗月余。幸存者饥寒交迫,四处游荡的狼群凶恶的目光直盯饥民,难民的无奈叹息声和狼的嚎叫声混成一片。有着上百年历史位于沟边的店子集街道惨遭塌陷,进一步巩固了位于邱家寨子和盛集的地位。民国十七年(年)至民国十八年(年)和盛一带连续三年天旱少雨,年开春后一直干旱致使春不能耕,当年小麦等作物严重绝收减产,秋季干旱致使无法耕种冬小麦。年春季降雨正常饥肠辘辘的人们大面积种植了糜子,谷子等粮食作物。秋季秋粮作物大丰收,自年小麦绝收以来好多人因饥饿死亡,幸存者饿了一年多时间,身体肌理遭到破坏加之暴食许多人被撑死。这次干旱被人们称作民国十八年馑。据前多年一些老人回忆,民国十七年间每个村都有好多人饿死,民国十八年许多人暴食挣破胃死的比这两年饿死的还要多。和盛一带大多为平原,民国年间相对山区乡镇匪患较少,民国初年偶有长武等地小股流寇土匪侵袭,其余多为过境流寇如年9月陈圭璋曾一度来和盛取食张月桂屯粮数日。社会秩序较好经济社会民国年间在夹缝中得到一定发展。年民国省*府“以工代赈”修建了泾(川)环(县)公路这条庆阳最早公路,修建时放弃行走千年的古道东移两华里左右,穿和盛集镇而过。年国民*府征调长武、泾川、宁县、庆阳等四县民工修建长(武)庆(阳)公路,历时三年多于年建成,长武庆阳公路建成通车。长武庆阳公路庆阳境内是在原泾(川)环(县)公路基础上修建的。随着公路的修通和盛的交通运输业得到了发展,湫包头李昌鸿在年购回了胶轮大车两辆从事长途贩运,为庆阳地区胶轮车第一。胶轮与木轮相比弹性较好,胶轮车被人们叫做肉轱辘车。民国年间和盛地区没有*队长期驻扎,途径和短期驻*多为地方武装。年4月间马继援率领其司令部、医院、山炮营、特务团、步兵旅、骑八旅、青海保安骑兵等从和盛西北蒲河川上塬自镇西南离开,时至小麦拔节扬花马继援部队横穿麦田,麦田中形成宽十米左右的凹槽,当地百姓叫做“跑兵”。马家*在和盛一带相对其它国*武装*纪较好,侵扰群众较少,民间至今有马步芳(马继援之父)舅舅家在董志塬因此马家*在和盛一带遵守*纪的说法。公路的修建加速了和盛的发展,解放时和盛镇已成为具有一定规模集镇,街区有杂货铺、布匹铺、粮店、酒铺、有药铺四家,面馆和炒菜馆十四五家、小吃摊点二三十个。一些现代文明的产物也在这里落户如:利民工厂、厘金局、电话局、邮*代办所等,除设有镇公所外,还有农会、工会、商会等组织。农历每逢一、三、五、八为集日,每月二十个集日。和盛也是一个接受新事物较快的地方曾一度街北关帝庙与街东基督教福音堂同时兴盛的局面。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和盛镇的居民开始把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用各种形式表达出来。民国时期和盛本土文人编了《和盛八景》,全文大意如下:“青龙山的铁碾盘;放马山上拴马桩;晚阳寺的血手印;响潭河里王八游;举人湾里金凤凰;圆疙瘩山是奇观;烂泥沟的渭峪口;神花开在庙顶上。”口传多年只留有一些断章,凭借这些断章四处寻觅,若隐若现的看到了它们一些踪迹。青龙山的铁碾盘。青龙山具体在哪里无据可查,解放前在邱家寨子关帝庙前有一闲置至,两米开外的铁碾盘,据前多年一些在世老年人回忆质地黝黑何种物质无人说清,圆形片状中间有一凹槽,型似碾盘,传说是从青龙山而来铁碾盘,每逢庙会孩童攀爬其上戏耍,虽被叫作碾盘没用被人当做碾盘使用。铁碾盘最终去了哪里至今无人知晓,但从现在观点和一些人的回忆来分析,大抵是一块圆形片状的陨石吧,如果是铁铸成碾盘如此昂贵物件不可能不用,也不可能放置庙前。中国民间素有将天外来石——陨石供奉在庙里的习俗。放马山上拴马桩。放马山却有据可查,唐初突厥屡屡进犯,开国名将尉迟敬德出任泾州兵马督都奉旨在蒲河对面荔堡塬头筑敬德城,镇守长安京畿防范突厥南下进犯。与蒲河川相连的放马山水草肥美,是不可多得天然牧场,唐*在此豢养*马操练骑兵,故此得名放马山。唐代郄昂《岐邠泾宁八马坊颂碑》写道:“宁州壤甘,泾水流恶,泽茂丰草,地平鲜原,当古公走马之郊”唐宋以来和盛及其周边多为屯兵驻防豢养*马之处。多年前这里还遗留有相传是唐时专供敬德拴马的铁质拴马桩,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炼钢铁时,铁马桩曾多次被抛进炼钢炉,但其材质奇特很难被熔化。虽然铁马桩早已找不到,但近年来在传说中的敬德城遗址一带挖出了夯土层、灰坑等遗存,佐证了这一历史故事。晚阳寺的血手印。夏商之际,周族从邰逃出,被一路追杀。身怀六甲的周老王之母为逃避追杀,躲藏到烂泥沟的渭峪口一带。周母与族人失散后流落到公曹村一口破窑洞,生了周老王。临盆时孤身无助的周母自己为自己接生,痛苦煎熬中一只血手按在了窑洞墙壁上,留下了一个红色手印。随着周族的强大和周王朝的崛起,血手印受到后世朝拜便有了后来的晚阳寺。相传烂泥沟的酸枣刺都朝沟下长着,是天助周母逃亡时万物相助证据。这段传说多次被一些方志记录,据知情人讲述证血手印是一块形似手掌的红色泥土深深镶嵌在窑壁的*土当中。虽然原来的晚阳寺已废,但在这里至今仍世代口传着:“山名凤凰秀气中,洞迹周后降真龙。清溪河流观二水,玲珑并列数三峰。凌晨四千春色早,池迎路口树荫浓。督堂遗灵千年在,日落晚阳听暮钟”的佳句。响潭河里王八游。响潭在和盛镇西刘村举人湾的山间,响潭是溪流山瀑形成的一组水潭,小瀑布先撞击岩石在石板上形成小潭,小潭的水溢出再形成大瀑布在崖下的河道间形成大潭,瀑布撞击石板的清脆响声和瀑布跌入深潭的沉闷响声夹杂着小溪的哗哗流水响彻河滩。于是这一大一小两个潭称作响潭,这条不大不小溪流被人们称作了响滩河。溪流在响潭边向西转弯将河床下砂砾层冲出了一个直径10米左右的半圆缺口,这个缺口与上方足足有3米多高落差,缺口下是坚硬的岩石,久而久之留下的溪水在岩石上击打出了一个直径三四米的小水潭,这个小水潭晶莹见底由于水潭几面凌空四周湿滑加之水花四射让人很难接近,阳光照耀下飞溅水珠形成道道彩虹。水从小潭溢出形成的瀑布高达十余米,瀑布下是一个直径二三十米的深潭,潭水三面被高崖环绕,一面水草丛生,光线被阻,整个潭水看起来阴暗幽深,水清却深不见底四季呈墨绿色。流水从深潭溢出汇成溪流在两岸高达十数米谷底继续西行。深潭是野生鳖的天然乐园,偶有鳖上岸产卵、晒太阳被当地人捉获,或做药引或做美食,引来周边村子居民前来捉鳖,但十之八九都空手而归。曾有此处居民细心观察数年后外出考察学习,这里人工饲养,折腾数年最后以失败告终,得出了深潭以外不适宜鳖生存的结论。在贫瘠*土地上溪流之处有鳖这种赋予神秘色彩动物的出现被当地人当做一大奇观,而津津乐道。响滩河源于响潭西北方十余公里几个山沟,其中一个很大源头在西沟村的沟底,这个源头大有来头。近年来一些史学家考证春秋时期显赫五百多年的义渠戎国国都就在西沟村,这个源头就是西沟村的西沟中一眼出水量很大清泉,据考证这眼泉水曾经是义渠戎国国都的水源地,是当时义渠戎国都重要取水地,这眼清泉孕育了一个国都。两千多年前这里森林茂密水草肥美,亦耕亦牧的义渠戎人虽在董志塬上开垦了许多耕地,但更多的是靠畜牧业支撑这个善战的民族。战马牛羊大多都散养在了山林草木之间,响彻山间的响滩河是这美好生活的田园牧歌。无数居民牲畜沿响滩河栖息居住,茂密的森林,肥美的水草,游荡的牛羊群,嘶鸣的骏马,劳作的妇女,河边潭旁嬉耍的孩童,一番世外桃源的景象。两千多年前的这里为义渠戎国养育了无数勇士,这些勇士兼并大原五戎,挥戈中原不但与秦抗衡,也不畏强晋和魏国,为先秦戎人的历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两千多年的沧海桑田一切都化作了过眼烟云,唯响滩河流水依旧,响潭日夜叮咚。举人湾里金凤凰。响潭不远处有几座连绵的大山和董志塬边山坡连接起来,站在从塬畔俯瞰几座大山连接起来形如一只凤凰,春天百花盛开五颜六色,犹如一只五彩斑斓的凤凰开屏展翅;秋季稼穑成熟,金*一片中掺进了许多红色,阳光下美丽的凤凰金灿灿的犹如*金打造,便有了举人湾金(锦)凤凰一说。村民居住在“凤凰”的两个翅间,桃红柳绿,山清水秀人间仙境一般。前清一位读书人发现这里钟灵毓秀,天地灵气交相辉映,犹如世外桃源便移居此地。大概是这位读书人受了凤凰灵气熏陶和感化吧,数年苦读而高中举人。圆疙瘩山是奇观。响潭向南数公里的圆疙瘩山位于庙底山,两座紧密相连形如馒头的锥状大山,棱角清晰气势磅礴站立在蒲河东岸。山下蕴藏丰富的*沙,是不可多得优质建筑用沙。上世纪七十年代和盛公社曾在这里建过沙场,在圆疙瘩山西山靠蒲河一边的山麓用爆破的方法炸开岩石采取建筑用*沙。期间挖出许多被称做龙骨的大象、羚羊、马、鹿等史前动物骨骼化石,这里也就成了有名的古生物化石点。后来沙场停办,多年来依然有附近村民在此采沙谋生,从未间断,近年出现过山体坍塌压死采砂者的悲剧。但无论怎么用爆破的方式,挖掘的方式攫取沙子破坏山体但美丽的圆疙瘩山依旧保持着自己独特的巍峨躯体。烂泥沟的渭峪口。与作为和盛西界的蒲河相对的是和盛的东界烂泥沟,烂泥沟是宁县第一大沟,涉及焦村、和盛、太昌、新庄等乡镇,地形地貌囊括了*土高原沟壑的所有特点,特别是一些水坝的修建更是锦上添花,渭峪口是烂泥沟入马莲河的地方,集烂泥沟绚丽景色之大成,加之这里曾是周老王母亲逃亡时藏匿之处,公刘涉渭的故事发源之地,使这里更加神奇美丽。神花开在庙顶上。庙顶上的神花,那就更奇了。据说以前邱家寨子(今和盛村)的关帝庙,规模气势在董志塬上首屈一指。庙顶上生长一种神秘的植物,采摘后带回家用彩色细线拴住根部倒挂在空中这种植物就会开花,而且用什么颜色的线拴的就会开什么颜色的花。听起来有些难以置信,但小时候做过这个实验的老年人都说是真的,我也将信将疑了。关帝庙早已荡然无存,那种草是什么植物也无从说起,只留下这神奇的传说。年7月27日宁县解放后为人民*权接管了和盛镇。年宁县在此设立和盛区下辖宁县西区20多个乡,年成立和盛人民公社,年改公社为镇,沿用至今。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