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武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王明三济世助人名播四县的平堡名中医
TUhjnbcbe - 2020/12/28 14:59:00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接力不忘初心         http://nb.ifeng.com/a/20171215/6230550_0.shtml

题记:在20世纪的平滩堡,曾经有一位名中医,出身于儒医世家,医术高明、医德高尚,每诊断治病,药到病除,妙手回春,名播靖远、榆中、皋兰、景泰等地,慕名前来求医者不计其数。他,就是平堡名中医王明三。

正文:

《天南地北平堡人》系列报道

在20世纪的平滩堡,曾经有一位名中医,出身于儒医世家,医术高明、医德高尚,每诊断治病,药到病除,妙手回春,名播靖远、榆中、皋兰、景泰等地,慕名前来求医者不计其数。他,就是平堡名中医王明三。

年7月初的一个晚上,通过王小英的前期衔接沟通,我视频采访了81岁高龄的平堡老人王焕煜。他,是平堡老年大学学员、《平堡乡志》的编委之一、平堡名中医王明三的六个子女中目前唯一健在的一位。王焕煜老人深情回忆了他父亲的一些生前旧事,让我了解了平堡名中医王明三的大致情况。下面的文字是根据他的回忆整理的。

1.出身:生于儒医世家,学成行医

我们王家世代医业。太祖父王炉铭(-),字子定,号直庵。清道光、光绪年间人,享年48岁,系平堡“王十万”王宝(-)的后裔,三槐村王府,家道丰裕,是一名外科医生,附近百里内感知其名,邑人口碑传诵,吮脓血,臭气不嫌。同治五年(年)三月初五至初七日,30岁的他与三十多名平堡勇士在王五奶奶(注:系“王五老爷”王家章的元配夫人)、青脸太太(注:系王家督做陕西长武县教谕时所纳夫人,面有青色,精通十八般武艺)的指挥下同入侵的兵力优势的回民*队展开了殊死搏斗,英勇拒敌,历经两天一夜,击退回*的多次进攻,取得了平堡王家大庄子保卫战的胜利,挽救了避难于王家大庄子的众多的平堡乡民。

王明三遗像

祖父王法(-),榜名王耀堃(坤),字子厚,享年76岁,平堡金峡三槐村人。清末光绪岁贡生,弱冠入潘,举贡后不谋仕途,以文章、书法著称。曾为邑人广修族谱,至今珍藏者十多家。后习岐*,研读医籍,深明医理。尤以外科名世。凡有求医者,无不尽心竭诚。对病辨证施治,药到病除。为贫困之人治病,不计报酬,分文不取。其医术、医德为世人敬仰,享誉于靖远、榆中、皋兰三县。时人尊称为“堃(坤)老爷”。时人感其芳行,有“树德杏林”、“道术仁心”、“仁慈济世”等匾额相赠。其生平概要载于《靖远县志》、《平堡乡志》。

王明三书法作品

父亲王明三(-)为祖父王耀堃(坤)次子,生于光绪三十四年(公元年),卒于年,享年76岁。平堡乡金峡村人。《平堡乡志》中的名人录部分“王明三”词条记载:公,民国初私塾结业,出身儒医世家,少年深受严父耀堃之熏陶,继承祖业,为学严谨恭谦,博学专精,尤以《时病论》为最,精通阴阳五行,医术高明,每有药到病除妙手回春之能,凡危、重、急、顽疑难杂症之治疗,非公莫属;且医德纯良,每遇诊病,有求必应,毋论贫富。名播靖远、榆中、皋兰、景泰等地,人们景仰备至,佳话流传不衰,名中医之称当之无愧。著有《中医、医论、医案、医方选》、《中医临床验方》、《肘后玄机》及《温病诊疗大法歌》等医著。这些书都是由甘肃省中医学院(现甘肃中医药大学的前身)医古文教授吴正中老先生整理出来的。

父亲是一位有远大抱负的人。年轻时据传民国十八年即公元年,家乡平堡跌年程,瘟疫漫延,尤其白喉病疫情传染十分严重,饥饿加瘟疫,染病即亡,死者一大层,人们束手无策,人心惶惶,父亲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想大众之所想,急大众之所急,遂星夜兼程徒步去省城兰州抢购疫苗,返回后投舍众生,抢救平民百姓,遏止了疫情,有口皆颂。

王焕煜老人

父亲是最早参加靖远卫协的会员,有很多医学界的同行朋友和徒弟。榆中县园子乡名中医张国权老先生慕名前来求教,起早贪黑徒步几十里山路向父亲学医,父亲毫不保留指点迷津,直到他满意而归。父亲经常和地方老中医会诊,商讨疑难杂症,互相取长补短,北湾金山村人、北湾卫生协会主任、名中医高耀堂老先生是父亲的常客,他们经常在一起切磋医术,交情甚笃。曾任四龙卫生院院长19年的平堡名医强鼎(-,字立三,平堡大滩社人)生前经常向他求教。平堡当代名中医吴贵贤大夫,勤学好问,诚心拜父亲及二兄长王焕业为师,钻研医术。

王焕煜书法

二兄长王焕业随父亲学医,由司药到处方行医以及临床实践,一步步成长为王氏医术第四代传人。他擅长中西医结合,辩证施治,灵活应用,博得众口好评。年国家实行公私合营,平堡成立了保健站,二兄长王焕业被靖远、北湾卫生协会任命为平堡乡保健站第一任站长、主任。我四弟王焕凯之子王恒基年从甘肃省中医学院毕业后回家行医,先后在北湾、四龙一带开诊所20年,是王氏医术第五代传人。

2.立集:管理市场,活跃经济

民国三十五年(公元年)秋,平堡的老百姓在长期战争带来的苦难中饱尝了物价飞涨、纸币贬值等灾难,人民渴望社会安定,减少苛捐杂税,发展地方经济,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有社会贤达、志士仁人发起倡议,设立集市,搞活平堡地方经济使人民有饭吃、有衣穿。据当时知情人士透露,大家想法一致,遂推荐王明三(时年38岁)为牵头人,管理集市,维持秩序,父亲一口答应了,并且组织人员,拟定管理措施,发放告示,招纳周边东、南、西、北方圆百里以外的有识之士前来平堡集市开展贸易。消息传开后,各地客商很快从水、旱两路纷至沓来,*河渡口上车水马龙,羊皮筏子、轮船摆渡如梭。集市设在平堡大街中心城隍庙前大场,客流涌动,繁华异常,土特产品应有尽有,骡、马、驴、牛、羊、斗行(注:念hang,指批发粮食的铺子)、油行、酒坊、染布坊,吆喝声不断,集市持续了40天,从兰州请来的省秦剧团的大戏也唱了40天,直到当年的中秋节。此后为三、六、九逢集,一直持续到年。

3.办学:创办西澜小学,培养人才

父亲是位热心公益事业的人。民国三十三年(公元年),当时只有七岁的我记得村子里来了一帮耍杂技卖艺的外地人,进驻在荒芜多年的原私塾旧址院内,用蓝布帷围场地,准备卖票营业。我父亲闻讯后,急忙赶来和那帮人理论,说院内是我们原来的学校所在地,目前我正筹划恢复办学之事。你们还是另找地方吧,那些人听后就搬走了。当时平堡只有一所小学,在东头子堡子山下,西头子的娃娃们上学要跑很多路,父亲决定恢复西头子学校。首先经费是个大问题,要筹钱,那时我家经济比较丰裕,父亲把十几棵大白杨树捐给了学校,请来了木工、泥瓦工,将原来的破旧房子装上了新门窗,给学校起名为西澜小学,开始了招生。

王明三太祖父王炉铭

很快来报名的有学龄儿童50多名,分一、二年级两个班,课桌全是泥坯垒成,聘请了两位老师白焕仁、温克礼,父亲担任校董,后来有了三、四年级,冉希圣任校长,老师有王克刚等,简陋的西澜初小恢复了盎然生机。学校恢复办学了,可教师的薪水是一大难题。父亲为此忧思难眠、四处奔走相告,四处筹款。年终拮据,时有拖欠,只有用自家药铺收入暂且垫付,以缓解燃眉之急。因为这个原因造成教师流动性很大,但父亲就这样拆东墙补西墙地凑合着把学校维持了好几年。年解放了,国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年秋,西澜初小与平堡东头子小学合二为一,成立了平堡完全小学。父亲办学兢兢业业,一身清白,*府和人民一致认为父亲办学、发展地方教育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西澜初小虽办学短短数年,但为一大批后来走向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教育。

4.行医:济世助人,造福民众

父亲的成份是“地主”,20世纪60年代已是花甲之年的他被分配到蒋滩卫生所看病。当时是蹲点包片,他包的片是离乡最远最偏僻、道路崎岖没有人愿意去的一个社金园社。他每天早上出门诊病,晚上天黑了步行回来,往返十几里地,星星满天时回到家里已筋疲力尽。不论春夏秋冬,不管风吹雨淋,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履行职责,从不懈怠。

王明三的祖父王耀堃

父亲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曾被停职,中断行医。每天的十几里路不跑了,可白天要参加义务劳动,晚上还要被押上会场挨批斗,还要受皮肉之苦。直到后期,群众呼声强烈,有人提议让父亲出来行医,特别是有些头面人物,因为他们也会得病,年轻大夫经验少,有些病治不了,更主要的是不放心,没有老大夫好使唤,因此又有了新的规定:凡是找老大夫看病的患者要向生产队长请假,队长允许去就去,回来要向队长报告情况。父亲心里明白,虽然恢复了他治病救人的权力,但他必须更加一丝不苟、小心谨慎地把病看好,不得出任何差错。“文革”十年是父亲最艰难的十年,真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落实*策,压在父亲头上多年的“五类分子”的帽子才被摘掉。从此他才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年底,改革开放的*策也给平堡大地吹来了春风。父亲已是七十开外,但仍然充满激情地投身于他热爱的医疗卫生工作中。前来诊病的人依然络绎不绝。要感谢的人是吴正中老先生,是他帮助整理出了父亲的基本医著,完成了父亲一生的夙愿,使他的几本医著《中医、医论、医案、医方选》、《中医临床验方》、《肘后玄机》及《温病诊疗大法歌诀》得以留存于后世。

名中医王明三

父亲看病从来都是一视同仁,有的病人是在绝望中抱着一线希望慕名来求医的,父亲诊析后照例先开三剂药并叮咛服用三天后如见效再来找他调理,否则他也没招,病人也是非常理解的,这样的病人都是从死亡线上爬过来的,成了幸运者,也有病情已耽搁了很久才找到父亲的病人。有一次,我和一位远房叔叔聊天。他说他的命是父亲给的,问及详情,他说得神乎其神。“是你爸的一句话治好了我的病!”他说,他有病几个月,不思饮食,浑身没有一点劲,身体成了一把干柴,百药不治,奄奄一息。找到父亲后父亲摸了他的脉,看了舌头,问他吃过谁的方子的药等。过后父亲说,你六爸你没得病。这位叔叔听了寻思可能他的病严重了,老中医王明三才不搭手!他生气地说,请你来就是给我看病,怎么说我没有病!父亲也看出了他的心事,说:你真的没有病!我今天就是专门来给你看病的,从今天起药不能吃了,休息几天吧!真是神了,不几天后,这位病人能吃了、能喝了,能出进走转了,好了!“在我患病期间老房子(注:平堡方言指棺材)都做好了,他的一句话救了我的命,我一辈子都忘不了你爸的恩!”他这么对我说。人都是有感恩之心的,尤其是你救了他的命,他怎能不逢人就夸呢。

5.后代:人丁兴旺,户族兴艳

父亲一生秉性刚直,打抱不平,见义必为,有儒侠之风,教育儿孙非常严格。母亲名讳雒五桂,蒋滩人,我舅舅雒耀泰之妹。她出身望族,是大家闺秀,性情豁达贤良,是一位贤内助。母亲养育我们兄弟姊妹6人(大哥王焕勋、二哥王焕业、大姐王玉兰、二姐王馥郁、我、四弟王焕凯)。家里人口多,母亲勤勤恳恳,操持家务,邻里有了困难她都要去周济,并且教育我们做人的道理。数九寒天、夜半三更有人紧急敲门她是第一个起身开门的,从没有怨言。母亲生前五世同堂,享年九十寿辰,《平堡乡志》上有记载。

王明三七十多岁时照片

王明三夫人雒五桂

雒五桂86岁时五世同堂

王明三次子王焕业在北湾卫生院当站长时留影

王明三次子王焕业背着医药箱行医时

王焕煜、王焕凯和孩子们

王明三的孙子王恒基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我们这个大家族的孩子们都力求上进,涌现出了一批优秀人才。考入本科院校的有18人,其中研究生2人,现已陆续走向工作岗位,有当教师的,有在*府任职的,有在国有企业上班的,有搞工程的,总之人丁兴旺,人才济济,繁荣昌盛,形势一片大好。

作者注:王明三的四儿子王焕凯之子、王氏医术第五代传人王恒基告诉作者,他父亲王焕凯生前医院*支部书记强家祥(年轻时曾向平堡名医强立三、王焕业学医、平堡著名中医,生于年元月,现年85岁)帮忙联系王明三医著出版事宜,但因资费等原因,可惜至今尚未如愿。祝愿王明三医著早日出版!

感谢王焕煜老人以及他的女儿王小英、侄儿王恒基对采访的大力支持和配合!感谢韦博文先生、冉立新先生、王中海先生提供相关信息和线索!

附:王宝(-),字珠之,享年95岁。是大名鼎鼎的平堡富豪、靖远首富,闻名于陇中。王宝生子王应宾,王应宾生三子:王守贞、王守臣、王守官。王明三祖上系大房王守贞一支的后人王家诏。王家督系二房王守臣一支的后人,王家章系三房王守官一支的后人。王家诏、王家督、王家章系第八世。王家督(-),字石桥,号少卿,清道光戊子科举人,曾任陕西长武县教谕,纳青脸太太,著有《入声便记》、《漫游图诗草》。王家章(-),号文槐,清嘉庆、道光年间人,享年49岁。因排行第五,俗称“王五老爷”。其夫人为平堡武姓人氏,俗称“王五奶奶”。年三月初五至初七,“王五奶奶”亲率乡勇取得了王家大庄子保卫战的胜利,救了很多避难于王家大庄子的平堡人的命。王家章,靖远首富,被时人称为“王十万”。曾为国库捐输仓斗粟米25石(读dan)。第九世名人有王铣铭、王炉铭。王铣铭,即王十四,系王家督侄儿,字伯声,清咸丰时期人,著有《云镜轩诗抄》。王炉铭(-),字子定,号直庵,外科医生。王法(-),俗称“坤老爷”,榜名耀坤,字子厚,享年76岁,名医,系王炉铭之子。王法(王耀坤)为第十世,王明三为第十一世。大房王守贞一支世系如下:王宝(四世)——王应宾(五世)——王守贞(六世)——王永寿(七世)——王家诏(八世)——王炉铭(九世)——王耀坤(十世)——王明三(十一世)——王焕业(十二世)——王恒基(十三世)。

特约作者简介

别署天下正心堂主人、余地等,田中出力者,七零后。甘肃靖远人,现居金城,服务于*府机关。自幼酷爱文学,好读书不求甚解。大学研经济学,兼习心理学,著有《正心堂文集》之散文随笔卷《余地啊余地》。

年发起《天南地北平堡人》系列采访,目前已经完成多位平堡人物采访。

采访联系方式:

邮箱:

qq.
1
查看完整版本: 王明三济世助人名播四县的平堡名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