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武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我国独居青年超万,网上热闹网下沉
TUhjnbcbe - 2020/11/26 18:58:00

  其实独居青年万这个数据并不算新了,年的时候,国家统计局就发布了国内20岁至39岁的独居者已经接近了万;时隔三年,超过这个数,也并不令人意外,今天我们要说的,这部分群体“线下独处、线上热闹”。


  这条热搜还配了一组“卡通画像”:害怕听到电话响、聚会中总是吃、不想开口说话、害怕和认识的人打招呼、宁愿呆在家也不想出去玩、说话时不敢直视对方、讨厌与不熟悉的人待在一起、害怕认识新朋友、不会维持友谊……


  B站等网站上好多“独居青年的一天”“独居青年怎么吃饭”等,有个博主写“在离家不近不远的城市,住着不大不小的房子,拿着不高不低的工资,过着不繁不简的生活”。


  说完独居青年,再说说他们的社交。有一组调查:名网友中,仅69人认为自己没有社交问题,97%的参与者存在回避、甚至恐惧社交的现象。于是,就有了这么一个结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享受”独居独处,主要靠手机建构和维护自己的社交网络。


  特现实的一个段子:同在北京,在东城区的人想和在西城区工作的好朋友见一面,也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


  还有现在好多人交朋友是通过打游戏、或者是社交软件,有一份报告显示,64.83%的独居青年,选择通过社交软件结交新朋友,线上交友是很多独居青年排遣寂寞的方式之一。


  大家都熟悉这样的场景:家人在一起,不是交心,而是各自看电脑和手机;朋友聚会,不是叙旧,而是拼命刷新微博、
  于是有网友发问:社交工具升级、年轻人怎么“社交降级”?不少90后、00后(还有很多80后、70后),很习惯能用
  到底,独居青年的日子怎么过?他们的“社交礼仪”有什么门道?


  独居青年:主要就是
  独居青年:我觉得分成主被动,主动是你主观意愿去做,相当于你更享受这种社交,所以它是一个充能的过程,然后被动的你有可能是被迫营业,所以就是一个耗能的过程。这两种都有,被动社交我更觉得它不应该称作社交,是一种应酬。


  独居青年:有了这个社交软件之后,大家好像是可以随时联系你,也可以看到朋友的动态。但是好像你没有像以前那种更贴心,然后可以肆无忌惮的联系朋友那种感觉,总感觉好像会给别人添麻烦。


  这是几个90后在谈到社交时的看法,挂掉电话之前,北京的张先生半开玩笑地补了一句“当代年轻人哪有社交”。社交软件无处不在,带来便利,也带来了压力。


  8月30日的热搜话题中,还有人认为,很多独居青年有“社交恐惧心理”,当然这是部分人的观点,事实真的如此吗?专家又是怎么看的?


  社交恐惧症在医学上是一种焦虑性障碍,其特征包括处在公共场所或与人打交道时出现显著而持久的害怕等。当下很多年轻人自称的“社恐”,并非达到疾病的程度,而是呈现一种回避社交、抗拒社交的情绪和状态。有的是电话恐惧症。


  “社恐”年轻人:有的时候就是电话,我是真的就是摁不下去,就可能会要鼓起很长的勇气。


  有的是对自我的消耗。


  “社恐”年轻人:比如三五个人这种就算多了,像公司聚会团建这种,我觉得不像社交,反而是工作。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讲师董晨宇说,他不认为年轻人真的在害怕社交,社交始终是我们的一种基本需求。只是社交现在变得无处不在,让我们有点逃不开。董晨宇表示:“我觉得其中有一点很重要的是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中,不是说人们害怕社交,而是社交太漫布了,它太弥散了。以前我们在传统社会当中没有互联网的时候,我们的社交和非社交时间是非常容易被区分的,现在的问题是因为有了移动媒体,因为有了互联网,因为有了这种24×7的永远在线状态,我们的注意力成为一个奢侈品,我们是逃不开的。当然跑不开的时候我们才会想去跑。”


  董晨宇说,
  对于电话恐惧症,董晨宇表示,这是因为通讯方式中,其实暗含着对亲密程度的判断。董晨宇说:“我们可以回想一下我们父辈,他们的电话是一个很正常的沟通方式,但是我们会认为他过于亲密,其中一个原因在于我们有了那种可以不让我们这么亲密的方式。因此不同的媒体,比如电话其实又分座机跟移动电话,我们再往后走又有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国独居青年超万,网上热闹网下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