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奋进新时代,必须奏响昂扬旋律;启航新征程,必然坚定精神力量。进入第四季度,市委明确提出“止滑促升、决战收官”主题主线,要求不仅仅是经济工作,社会发展和*的建设等各个方面,每一项工作都要不欠账、交总账。“讲述长武精彩故事,凝聚决战收官力量”专栏,旨在聚焦“传声立言”,持续凝聚发展力量,传播长武好声音,讲述长武好故事,为谱写长武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构筑坚实的“精神高地”。下一站,驶向幸福!
——长武县提升脱贫攻坚质量工作侧记
长武,地处关中西陲,是三秦通往大西北的咽喉关隘。近年来,长武县将巩固扶贫成果作为稳定脱贫的“压舱石”,将提高扶贫质量作为科学脱贫的“推进器”,着眼底色更亮、成色更足,以“行则将至、做则必成”的劲头向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进发。
有奔头的生活才叫甜“今年,在镇村共举办25期培训班,涵盖果树栽培与管理、大棚蔬菜栽培、家*服务、电子装配、创业技能等5个方面,累计培训人。”长武县人社局刘*民告诉记者:“群众有了技能就有了底气,干活上手快。”
46岁的王甲科是长武县相公镇马槽沟村的易地移民搬迁群众,参加了县上举办的就业培训班后,他很快找到了工作,妻子也在县城找了份工作,离家近还能照顾两个孩子。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我在外务工每月挣元,妻子在县城每月能挣元,光务工这一项,到年底我家攒3万元不成问题,这日子过得有盼头。”
走出去有新天地,家门口有新门路。30岁的君凤婷是长武县彭公镇孝村的一名返乡农民工,参加电子装配技能培训班后,她很快在县城的一家工厂找到工作,开始了新的生活。说起变化她笑着说:“就近有活干,顾家又挣钱,我相信只要努力,日子就会越过越好!”
一技在手,生活无忧。今年长武县实现外出务工3.5万人次,就地转移人次,认定社区工厂5家,创建就业扶贫基地6家,吸纳贫困劳动力83人。在就业扶贫“冲锋号”吹响后,一个个贫困家庭因一份工作而多了一层保障,向幸福美好生活迈进了一大步。
*土地里的“真金白银”仲夏时节,骄阳似火,但在长武乡村的田间地头,却处处可以看到群众忙碌的身影。
“今年每棚甜瓜卖到元到元,一些菜农连倒茬种什么都过来和我商量。”长武县蔬菜专业特聘农技员张宝平说。张宝平服务5个村管理座设施蔬菜大棚,带动69户建档立卡户发展产业。
“宝平这个专家我们信,人家自己大棚种得好,也舍得把技术教给咱,到我们村上基地来,一忙就是五六个小时。”枣园镇田惠村贫困群众惠燕平激动地说,“今年我的大棚收入1.2万元,真是土里也能长出金疙瘩呀。”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长武县坚持“资金随着项目走,你搞产业我补助”的原则,今年兑付产业到户资金户.3万元,完成产业及配套设施项目40个,免费发放苹果苗木3.9万株,新建苹果园余亩,新发展设施蔬菜亩,中药材亩,食用菌棚,花椒亩;新增存栏猪头、牛头、羊只、鸡32万羽、獭兔1.3万只。同时,长武县着眼贫困村技术产业指导、贫困户技术服务“两个全覆盖”,为每个村确定3名产业指导员,建管并举为农民打开了一扇致富的大门。如今,像张宝平一样的特聘农技员,正带领着周边农户增收致富,将日子越过越红火。
电商让农产品走出家门“特色农产走出园,城市里面树品牌;网上指尖轻轻点,老乡日子比蜜甜;干部帮扶下势干,共创幸福新家园”,这是巨家镇马成寺村66岁的王勤林自编的顺口溜。
马成寺村地处长武县巨家镇西北沟坡河滩地带,距长武县城35公里,年贫困发生率达57.99%,被咸阳市确定为深度贫困村。经过几年的发展,村里的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善,建起了果蔬大棚,发展了香菇、大球盖菇、豆王等产业,原来远近闻名的“光棍村”正朝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阔步前进。
7月16日,咸阳市工会系统干部职工在马成寺村开展消费扶贫现场活动,小米、吊干杏、降糖辣椒、水果洋葱、蜂蜜酒、油桃、金银花茶等纯天然无公害农产品让与会人员赞叹不已,纷纷现场“带货”,当天销售农产品单,销售额达4.3万元。
“我们镇上目前发展的降糖辣椒、水果洋葱都是根据市场需求选择的致富产业,亩产分别为公斤和公斤以上,很受市场青睐。”巨家镇*委副书记崔彦斌说。
长武县坚持*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互利共赢的原则,广泛开展“买产品、献爱心、促脱贫”活动,鼓励搭载扶贫、京东、公益中行、寻秦集等大型电商平台销售农特产品,今年上半年消费扶贫线上线下累计销售.95万元,其中线上销售各类农畜产品、手工艺品.64万元。
“出门务工换活法,居家种植养殖能增收,电商指端可脱贫。”眼下的长武,通往幸福的道路越来越平坦,脱贫攻坚的故事仍在续写……
来源:陕西日报编辑:李阳妍崔鑫审核:李亚斌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