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转型当老总没那么简单 综合素质和实践很关键
运动员转型在中国属于老生常谈的问题了,转型,不仅仅是换个工作和生活的方式。找到工作只是那些退役运动员的第一步,怎么样把这份工作做好,才是他们更加关注和重视的问题。当然这个过程很难,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已经不容易了,把这份适合的工作干出彩,那就更难了。
有一点要说,能走到退役需要转型阶段的,大都是有点成绩的运动员。如果成绩不好,早回学校读书去了,现代社会大家的自我规划意识都有,没有谁会明知道自己不是运动员那块料,还不紧不慢的在队里耗青春,当然这里不考虑富二代和李天一们这样的特殊群体。
我国的运动员,很多人很小就进入体校进行专业训练,长期以来给外界的感觉是:重训练、重成绩、轻教育的观念,对年轻运动员文化教育开始就抓得不够,以至于运动员学习基础不牢固,就拿中国足球来说,不少家长不愿让孩子踢球一个原因就是,万一踢不出来,学业也耽误了,两头空。
而在退役后,不少运动员除了体育没有一技之长,谋生都成了问题,尤其是随着“张尚武卖艺”的出现,这种现象更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现在国家越来越重视运动员在从事体育过程中的自我学习,说到底是希望他(她)们退役后能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毕竟运动员不能也不可能做一辈子。
但是什么样的工作合适退役后的自己?这个问题对运动员来说显得有些为难,运动队竞争激烈,很多队员在役的时候根本没有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在获得运动成绩后再一次接受高等文化教育时,他们通常的想法是“先找一个大学拿到文凭再说”。
由于客观因素的限制,绝大多数运动员文化基础偏低,体育类、管理类等学科受到队员的偏爱,但是频繁的赛事和超长时间的集训令他们无暇真正坐下来学习知识,正因为如此,像雷声那样全天候学习才能成为新闻。
大多数运动员虽然最后能够拿到一纸文凭,但他们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并不足以辅助他们退役后能够在相关领域出类拔萃。哪怕是和常规的大学毕业生相比,固然目前的中国教育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被很多人诟病。但是常规的大学毕业生至少有15年(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学至少3年)的系统知识的学习和积累。运动员出生的大学生跟这些人相比,至少在知识层面,并不占有什么优势。
此外运动员由于在成长的关键时期都在运动队里,运动队的集体管理都比较严格。队员对外面的世界接触受到一定限制,拿他们退役后的眼界、只是水平、综合素质跟那些受过10几年系统教育的人去比较,是不公平的。运动员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团队精神、肯努力能吃苦等,这也是目前不少年轻人所缺少的。
在中国的运动员转型中,也不乏李宁、姚明、大杨扬、刘国梁等成功案例,不成功的也有很多,尤其是从商或者从事大型公司的管理工作,不仅需要非凡的运筹帷幄能力、还需要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以及与各色人等打交道的能力,这需要一个管理者极高的综合素质和长期的实践积累,而这些,光靠努力肯干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老总、一把手这些行业高管,因为你一个决策失误,可能给公司带来的就是数以千万甚至更多的损失,严重者可能使公司倒闭。(记者 思航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