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武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灌水 » 百日融绿之争沦为宫廷内斗600亿元库存难消化
TUhjnbcbe - 2020/6/23 11:15:00

百日融绿之争沦为宫廷内斗 600亿元库存难消化,


融绿之争,即将收尾。在孙氏主*100余日后,两家公司截然不同的文化基因,导致了冲突的发生。曾以为,开明的宋卫平通过孙氏的手术刀,能为业界献上一个更完美的绿城,演绎一出宋卫平版的“笑傲江湖”,献上恒山掌门让位令狐冲接掌恒山的桥段。没想到,事情最终却变成了一场绿城版的宫心计,令一个商业变革的故事,沦落成了一出宫廷内斗,并以一方的退出作为结局。


今天的房产周刊,我们将为您追问以下问题:孙氏百日新*为何失败?宋卫平能在香港筹措资金赎回绿城吗?失去了绿城,融创输了吗?失去孙宏斌,高库存的绿城还能高周转吗?面对抉择,绿城员工何去何从?


财报


“百日联姻”失败的财务基因:宋氏品质房排异孙氏高周转?


每经 杨羚强 发自上海


“作为绿城的首席员工、创始人、二十年的领头人,经过这100多天,我发现把绿城卖给了一个不应该卖的人,致使客户担忧不满,合作伙伴委屈且受到了不合理的对待,致使很多基本承诺以及与地方*府所签协议无法得到有效的实施。”这是绿城中国董事长宋卫平在他口述的 《我的检讨与反省》中的一段话。


这只是他的公开说辞,在私下里,他对孙宏斌主*绿城这100多天的表现非常不满意,他给《每日经济新闻》打出了孙宏斌这一阶段的分数,只有“四五十分”。而在100多天前,孙宏斌主*的融绿所得到的成绩曾经高达90分,是绿城各地分公司和项目中分数最高的。在这100多天里,为什么孙宏斌会从宋卫平眼中的“优秀生”,变成一个不及格的“差生”?上述理由真的是宋卫平回归的根本原因吗?


翻开绿城中国、融创中国上半年的财报,也许能了解两家公司基因排异的真正原因。


融创财务状况优于绿城


按照今年5月底宋卫平召开新闻发布会时的说法,将绿城交给孙宏斌是因为寿柏年退休的需要,也是出于宏观调控的压力。根据测算,绿城需要能保证账上再多100多亿元的现金,才能保证财务绝对安全。


今年9月公布的绿城中国半年报显示,绿城中国确实遇到了较大的财务压力。绿城账上的现金(含受限制银行存款)只有约244亿元,但各类应付款项却达到344亿元,且大部分是一年内需要付清的债务。


与此同时,绿城的现金流却并不乐观,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49.75亿元,更多依靠借款等融资,才确保了资金链的安全。


反观融创的现金情况,要比绿城宽裕许多。今年上半年,融创的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大大高于去年同期,达到75.51亿元。2013年底公司账面上的现金为160.08亿元,今年中报为229.84亿元,增加了43.6%。融创的各类短期应付款只有78.62亿元,现金足以应付各类即将到期的短期负债。公司经营的“造血”能力,甚至好于素来以稳健著称的万科、中海、龙湖等公司。


也因为上述原因,融创在今年上半年大幅降低了融资成本,融创的新增借款加权平均实际利率,由去年底的9.4%下降至今年上半年的7.6%。


绿城中国的2014年中报显示,去库存、调节奏、确保现金安全,是下半年绿城的主要任务。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引入销售能力、“造血”能力更强的融创团队,显然符合绿城的利益。


孙宏斌的难题/


被宋卫平免职的绿城房产总经理田强在免职前曾给绿城的员工写了一封内部信。信件透露,由于定位不够准确,绿城有一部分长期难以消化的大面积、高总价、长周期库存,约占总库存的六成。


事实上,在上半年的财报中,这一部分难消化的库存已经有所显现。截至6月30日,绿城已竣工待售物业的财务账面价值达到177.27亿元,占可售资源账面价值总量的三成以上,而绿城上半年的权益销售金额只有132亿元。


面对巨大的库存,以及巨大的现金流压力,孙宏斌上任后该怎么办?如果通过资本市场融资,那么绿城的负债比率显然会迅速升高,并给公司带来巨大的财务压力,如果这样做,追求投资稳健的九龙仓显然会投出反对票。最为稳妥,也是最有实效的办法,就是降价销售。但是,对他来说,要降价也不容易。


今年上半年,绿城结转的净利润率不足6%,净资产收益率只有2.74%,因为盈利较差,绿城甚至在今年年中公布过盈利警告。事实上,根据《中国证券报》的报道,经过孙宏斌的大幅降价卖房,绿城的利润率再创新低,前10月的销售利润率已经不到5%。


在降价空间已经非常小的情况下,孙宏斌需要采用更多的方法来降低成本,提升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以快速去化存货。


降低部分建筑成本显然是一项可以考虑的因素。在绿城账面价值390多亿元的发展中物业中,发展成本达到了160多亿元,接近总成本的四成多,而融创的发展成本不到总成本的27%。


对绿城的建筑高成本,业内有不同的评价。有的认为,这是提升房屋建筑品质所需要付出的代价;也有人认为,其中的部分成本并不合理。一位曾和绿城集团在业务方面有过交流的房地产人士说,绿城所采用的一款建材甚至需要从*运到广州加工,再运到杭州使用,总成本甚至超过了从西班牙进口的同类石材。


拖欠工程款激化矛盾?/


一篇由宋卫平秘书转发的《绿城供应商看融绿之城》的帖子,显示了孙宏斌和宋卫平主导下的绿城的差异。帖子写道:“所有人(指宋卫平执掌绿城时的绿城员工)只有一个口号,我们做的东西一定要好,价钱不是问题,但东西一定要好。”文中介绍,绿城的工程,总是在工程结束之后的很短时间就会向供应商支付工程款,帮助他们快速结转。而孙宏斌执掌下的融绿,却是以最低价中标,且工程款要拖欠,年底前结束的工程,要等到次年的下半年才能付清。


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宋卫平曾对融创团队管理下的绿城拖欠供应商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一事愤愤不平。他说,9月份开学前,为了让孩子能上学,很多农民工来讨薪,这在绿城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对于上述说法,尚未获得融创及孙宏斌的回应。


事实上,拖欠供应商的钱,在行业内实际并不罕见。很多行业的龙头企业都以长期拖欠工程商或供应商工程款而闻名。一家传媒集团此前就发布公告透露,某家地产公司以房屋来抵拖欠集团的数千万元广告费。而由于绿城的应付贸易款达到200多亿元,如果要像过去那样一点时间也不拖延,则可能对绿城的财务安全带来一定的风险。


可是,在宋卫平看来,这样的做法,可能会给绿城房屋品质埋下一系列隐患,进而摧毁绿城多年来营造的口碑,使绿城看起来和其他地产公司的产品没有本质的区别。


合营、合作公司众多/


对孙宏斌来说,也许从收购绿城开始,并没有料到这家公司的复杂性。上半年,绿城的预售金额达到300多亿元,但是归属绿城中国的权益销售金额只有100多亿元。在大部分绿城项目中,绿城都只占有一小部分股权。所有的降价、增减投入行为,都需要和当地的项目公司股东协商。


财务报表显示,绿城仅2013年年报列明的联营、合营公司就有六七十家,而这些公司还是对绿城的财务有重大影响的,一些股权占比较小的公司尚不在其列。


这些合营公司的资产总额达到450亿元以上,占绿城所有项目的一半以上。其中除了由融创绿城合作的部分项目公司外,绝大部分是本地的一些中小民营企业。这些企业不仅和绿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也是蓝城代建的主要客户来源之一。


不仅如此,绿城此前的建材电商业务,包括为*府代建部分公共设施的项目,也与蓝城的代建业务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显然,如果因为绿城降价卖房令这部分合作股东“受伤”,那么宋卫平必须给这部分股东以交代。


目前尚不知道宋卫平的项目合作伙伴在融绿之争的走向中究竟起何作用。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很多项目的股东希望宋卫平能够回归,这一点从蓝城代建的上海项目——上海绿城锦绣兰庭在得知宋卫平确定回归绿城后,打出了“力挺宋总回归”的旗号,并为其回归众筹。而宋卫平新聘请的助手此前也是他的项目合作伙伴。


但如果不能依靠迅速降价缓解绿城的现金流压力,那么绿城本身也将面临一定的风险。对宋卫平和孙宏斌来说,绿城和融创两家公司在短短的一百多天时间中,从亲密无间的恋人到最终走向决裂,也许是一开始就没有办法避免的问题。


资金


宋卫平为绿城筹钱“赎身”的N种方案


每经 区家彦 发自广州


《每日经济新闻》在11月25日曾报道,兰德咨询总裁宋延庆曾透露,宋卫平可以使用的融资渠道有七八种之多,关键在于怎样用钱为绿城“赎身”,风险才会最小,成本才会最低。因为如果用错,绿城也许就不复存在了。


对此,宋卫平身边的秘书表示乐观,认为市场担忧宋卫平出错,都是对他不够了解所致。


筹钱并非难题


根据融创中国和绿城中国此前的协定,融创中国以62.98亿港元(折合人民币约50亿元)收购绿城中国24.313%股份。由于还有股息0.43元人民币/股的返还,实际收购总价约为人民币47.7亿元。根据融创中国发布的公告,公司已经向卖方支付了全部对价款项。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多方报道了解到,如果宋卫平要回购绿城中国这批股份,最大的可能是在47.7亿元人民币的收购总价基础上加上适当的溢价。但一位接近绿城的内部人士向证实,宋卫平已经将上述收购款项的部分用于足球俱乐部以及偿还员工集资款,这也意味着,宋卫平需要通过额外募集资金才能赎回绿城的股权。


一位上市房企副总裁向表示,只要双方能达成协议,筹钱对宋卫平而言并非难题,至少有几个渠道能让他筹到用于赎回股权的资金。他表示,“首先是借债,宋卫平在江浙一带拥有很高的江湖地位,如果借债规模在30亿元内,只要宋卫平愿意支付合理的利息,弄到这笔钱不会有太大问题”。


据了解,目前江浙一带的民间借贷年利率至少在10%以上,按照30亿元的借款规模计算,每年将产生至少3亿元的利息。但由于赎回股权后,宋卫平与绿城中国董事会常务副主席寿柏年等一致行动人将持有公司42.86%的股份,如果按照2013年度绿城中国每股分红0.43元人民币计算,宋卫平等人可以获得约4亿元的年度分红,这意味着仅依赖公司的现金分红足以支付利息。


另一个集资的方式,是向信托公司质押股权来筹集资金。根据原来的交易协议,在股权交割后宋卫平与寿柏年仍持有绿城中国18.55%的股份,按照11月26日绿城中国7.94港元/股的收盘价计算,这部分股权的市值约合25.3亿元人民币。


但香港粤海证券投资银行董事*立冲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由于需要防范股价下跌触及抵押融资的平仓风险,抵押人一般不会质押超过50%的股份,加上质押融资的金额一般不超市值的50%,即质押融资前若干交易日的均价是10港元,质押方只能获得5港元的质押融资,这意味着通过股权抵押获得的资金不超过6.32亿元人民币。


百威国际暂难提供资金


宋卫平旗下最值钱的业务还包括新创立的蓝城。据悉,蓝城集团的前身是2010年9月25日成立的绿城建设管理公司,公司业务分为4大板块:代建板块、颐养板块、健康板块和农业板块。绿城中国2014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宋卫平持有蓝城集团34.6%的股份。


今年9月26日,港股百威国际(00718,HK)宣布,宋卫平拟入股该公司41%股份。市场此前均预测,宋卫平本次“购壳”是为了装入蓝城的业务,为后续融资做准备。


但*立冲认为,由于宋卫平此次入股超过30%,按照香港证监会[微博]的规定,在未来两年内,累计注入资产的任一指标高于壳公司的收益、市值、资产、盈利和股本等5个测试指标中任何一条的100%,均会构成非常重大的交易,该次注入可能要以IPO申请的标准来审批,这意味着至少在两年内,这个“壳”都很难发挥融资功能,难以为宋卫平提供资金来源。


“当然,蓝城本身也拥有一些养老、农业等土地资源,这些都可以用于质押筹集资金,所以除非47.7亿元的支付对价全部都花掉,否则宋卫平要筹集资金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上述上市房企副总裁表示。


除了蓝城,宋卫平还拥有包括酒店、物业管理、设计、医院、足球等在内的绿城控股。《每日经济新闻》了解到,绿城物业正筹备上市,假如成功,宋卫平有望通过IPO减持旧股换取资金。


《《《


若宋卫平回归绿城 高端路线还能走吗?


每经 卢曦 发自上海


孙宋二人的漫长谈判仍笼罩在谜团之中,绿城何去何从目前尚无定论。


随着绿城前10个月业绩报告的披露,业内关注到,孙宏斌治下的绿城销售速度出现了大幅加快,但随之而来的是来自业主的一些不满。


如何平衡品质和利润?对宋卫平和孙宏斌来说,都是要考虑的问题。如果宋卫平回归,绿城是否又会回到销售缓慢的旧模式?绿城一次又一次的资金链危机,是否会再次上演?


在今年半年报中,绿城表示,将丰富产品线,针对更宽广的客户群开发产品。


约600亿元库存有待去化


在宋卫平“回归绿城”传得沸沸扬扬之时,绿城集团总经理田强突然发布一份内部信,历数融创带来的改变,把绿城内部的隐忧暴露出来。


自从今年三季度接管绿城运营管理以来,孙宏斌的首要目标是加速销售去存货。绿城今年上半年总共销售305亿元。而融创接手后的三季度,实现销售352亿元,回款235亿元。


田强在信中称,新的管理团队到来后进行了许多整改,对不合理的开发节奏和支付坚决调整,之前若干年积累下来的对公司经营有重大影响和风险的,涉及近30个项目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了突击解决。


田强认为,由于此前绿城在定位上不够准确,导致公司积压大量难以消化的大面积、高总价、长周期库存,占集团近1000亿元库存的60%。这些都将是考验绿城销售团队的难点问题。公司目前“相当比例的项目产品成本远高于市场标准,成本远超市场售价的承载能力。”


如果田强的信属实,那么绿城还有600亿元难以消化的库存。如果宋卫平回归,从孙宏斌搭建的高周转模式回归以往,绿城将如何解决这一难题?


目前合同销售额超上半年


宋卫平以对产品品质偏执狂式的追求闻名于业内,但以往的绿城也饱受销售去化缓慢的困扰。


“很多项目他都要亲自看材料、研究户型,有时夜里12点还要去现场研究。老宋干得很辛苦,夏一波也心疼,想过让他退休。”一位曾在绿城任职的员工告诉《每日经济新闻》,宋卫平将大量的心血花在产品品质研究上,不论是在杭州还是合肥、长沙,标准要求都极高。


在销售方面,宋卫平有些“无为而治”的态度。老绿城一向是靠品牌、产品品质吸引客户,负责销售的队伍作风不够强悍,还有一些销售员工来自关系户,碍于人情,也留在绿城的队伍里。


该绿城前员工认为,宋氏管理风格下的绿城是“艺术品”。多年来绿城吸引了很多粉丝,许多人因为绿城品牌前来购房,还有一些富商以收藏的方式购买绿城许多产品。但这样的状态很容易在经济下行、市场冰封的时候,让绿城陷入困境。


融创的到来,带来了完全不同的风格。来自融创的上海融绿平台董事长王虹斌在销售方面抓得很紧、很强势,销售速度加快了。今年前10月,绿城累计销售584亿元,10月单月销售达到159亿元,创下年内新高。下半年4个月合同销售额超过上半年6个月业绩。


今年8月,在绿城半年报业绩发布会上,孙宏斌向表示,不能绝对不降价,需要视行情而定。不能在竞争对手降价的情况下仍然坚守不动。灵活的价格是融创主导下的绿城快速去化的因素之一,也成为双方的一大分歧。


克而瑞研究总监薛建雄认为,绿城这几个月大量消化库存,优质项目去化了一大部分。


后续表现尚需市场检验


绿城在今年半年报中称,“未来要针对更加宽广的客户群体做好产品差异化和多样化的研发和应用,以更加丰富的产品线满足更宽广的市场需求,以保证产品快速周转。”


上述前绿城员工告诉,此前,绿城认为一些地块品质好,就会出手拿地,有时会出现楼板价高过当地二手房价的现象,开发出的产品通常都是所在区域比较贵的。


以今年曾经打出“宋氏绿城、绝版珍藏”广告语的上海绿城锦绣兰庭为例,其平均价格在6.2万元/平方米,周边的其他二手房价都在5万元/平方米左右,有着不小的差距。绿城旗下有别墅、多层公寓、高层公寓等产品类型。其中绿城的玫瑰园项目,主打高端别墅。


孙宏斌也曾表示,绿城的产品不是针对刚需的,只针对高端人群。在他的思路下,绿城专注高端产品线,其他部分市场融创品牌可以补足。


一位房地产企业高管认为,中国的富豪人群对豪宅的热情有所减退,主要是因为豪宅的投资价值不如以往。如果宋卫平回归,且继续坚持高端路线,或许会再次陷入以往的困境。


兰德咨询总裁宋延庆对绿城的未来表示乐观,他告诉,现阶段市场处在供大于求的状态,购房者有了更多的机会进行比较、挑选,更容易青睐有品质的产品。


《《《


观察


宋卫平和孙宏斌因利益占位而争


文/杨羚强


宋卫平和孙宏斌之争,与其说是企业文化与基因之争,不如说是利益之争,其中的核心命题是消费者、股东、供应商以及员工,还有全社会的利益相关人,是这些方面的利益问题。


究竟谁的利益放在前,谁的利益放在后?这才是真正的问题。孙宏斌选择了股东和员工,这在他11月6日发表的微信上就已经明确表态。宋卫平选择的是业主、供应商、项目小股东以及和绿城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社会相关方。


困扰孙宏斌和宋卫平的问题,其实也是影响全球几百年商业史的重大命题。股东、消费者、员工、上下游的供应商,谁的利益应该更为优先照顾?如果无法照顾到所有人的利益,起码需要平衡所有方的利益,而不是使其中一方利益受损。这是一种商业博弈。


从这件事来看,双方都很难平衡好这些利益方,最终导致了孙宏斌和宋卫平分手。


然而,这两家公司客观上又有着相互携手,继续共进合作的需要。绿城的品牌影响力和对高端市场的产品号召力,是孙宏斌最为心动的。所以,在年中的会上,他才会说有了绿城,可以指哪打哪,进*全国所有的一线城市。融绿之所以能成为融创的发展核心,显然不是偶然。


同样,融创的狼性营销,也是宋卫平旗下绿城急需的。没有能够快速销售去化的能力,绿城在下一轮市场调整期内,会因为现金流的隐患而付出代价。


两家公司都有携手对方,提升自己实力的需求和动因。正如兰德咨询总裁宋延庆所说,未来双方还有可能在集团层面上进行协作,提升自己的竞争实力。


但是,无论如何,两家公司因为各自所追求的目标不一致,最终走向分手,不能不成为业界的一件憾事。这件事也给未来的房地产行业并购提供了一个案例预警:在对并购对手进行尽职调查时,调查的内容绝不能仅仅涉及财务,还要了解双方的目标、文化以及企业的社会关系。


《《《


人事


绿城之争即将收官 人事震荡难以避免


每经实习 林东岳 发自上海


融创和绿城之间的纠葛逐渐开始明朗起来。融绿之争,即将收尾,对于绿城人而言,他们不得不做出最终的抉择。


有消息称,如果宋卫平一方在12月31日前,把包括本息在内的交易款项全额还给融创,那么原并购协议终止执行,融创全面退出,宋卫平顺利回归。


但是从5月孙宏斌入主绿城开始,融创的基因就不断被“移植”给绿城,其中最显而易见的就是绿城管理团队和营销团队人员的变化。此番如果宋卫平顺利重返绿城,毫无疑问,绿城的人事将会再次经历一轮大动荡。


绿城部分旧部选择孙宏斌


11月19日晚,绿城内部下发了一份免职令,绿城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田强的职务被免除。这份文件由宋卫平的秘书柳思嘉起草,署有寿柏年的签名,核稿人为宋卫平。该文件同时任命了应国永为绿城集团总经理,他曾在5月的并购中选择了离职创业。


随后,现在的绿城管理团队发布声明称,“现有管理团队是受各方股东领导下,唯一的、合法的管理团队。其他任何一方股东单方提出的人事任免要求,现任管理团队是不予采纳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署名的高管中,翁晓宁、童晓君和韩波等都曾是宋卫平的旧部。很显然,在融绿之争尚未尘埃落定之前,这些宋卫平的老伙计们就已经做出了选择。寿柏年选择继续支持自己的老搭档并不难理解,但是翁晓宁等人却选择站到了宋卫平的另一边。


虽然绿城管理团队在声明中表示,“现任管理团队遵循的唯一原则就是为绿城好”,但是因为这份声明是针对宋卫平的免职令,其立场就不言自明。就此事致电绿城副总经理韩波,说明来意后,韩波并未接受采访,只是表示希望能更多地关注其在浙南二、三线城市辛勤工作的同事们和地产项目。


复旦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地产运营研究所所长蔡为民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其实宋卫平的旧部做出这样的选择也不难理解,有可能是因为这些人认可了孙宏斌对绿城的管理模式,愿意为其“发声”;另一种可能性是,宋卫平能否回归还是个未知数,目前绿城还在孙宏斌掌权之下,因此他们基于现实考虑,不得不表明这样的立场。


选择站队或基于利益考量


一直以来,历史系出身的宋卫平身上都贴着理想主义的标签。宋卫平曾表示,“孙宏斌先生内心也应该有相应的善念和理想,但他们的表现在经营企业的诸项诉求中,把所谓盈利、所谓经营的成功,放在了首选,而忽略了企业所应有的社会属性和行业价值。”


此前,宋卫平也曾在多个公开场合表示,宁愿把绿城做成绝版,也不会降价或者降低品质。但是号称代表业主利益的宋卫平,并非没有引来质疑。有业内人士表示,如今毕竟是商业社会,经营行为没有必要上升到道德层面,宋卫平依靠理想主义的标签来获取市场认同,因此绿城的房子价格虽高,依然有购房者选择购买。


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徘徊的不仅是绿城公司,还有那些绿城高管和员工们。在迎来追求业绩和利润的孙宏斌之后,他们的内心波澜起伏也不无可能。田强曾发过一封内部信,直指宋卫平时代绿城遗留下来的问题,“相当比例的项目产品成本远高于市场标准,成本远超市场售价的承载能力”,而孙宏斌入主绿城之后,却能凭借其高超的营销能力迅速提高销售业绩。


睿信致成管理顾问公司合伙人薛迥文表示,对绿城的员工而言,首先要适应的并不是某一个领导,而是要适应一家企业做事的方式,相比于宋卫平,这段时间以来,孙宏斌给绿城带来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绿城的员工如何选择站队,也正是这种变化带来的考量。


蔡为民表示,孙宏斌对销售业绩的追求,给股东、员工带来了切切实实的收益,这对那些在“宋氏风格”影响下的绿城员工们而言,他们不得不在社会理想和现实效益之间做出选择,翁晓宁、韩波等人也可能正是在这样的纠结之后,选择了站到孙宏斌这一边。


人才队伍问题再次考验绿城


作为创始人和经营者,宋卫平赋予了绿城太多的个人色彩。宋卫平对绿城进行的是“家长式”管理。


孙宏斌对销售业绩的要求近乎苛刻,他和多数开发商一样,在保证房子基本品质的前提下,以市场为导向快速提高销售效率,这是和原先绿城迥然不同的企业文化,对绿城员工而言不无裨益,他们正在逐渐适应这种全新的成长体系,也在这种“改造”中逐渐适应新绿城的步调。


目前的情况对绿城员工而言,无论宋卫平最终能否回到绿城,摆在他们面前的都是一条无法回头的路。薛迥文认为,一旦宋卫平回归绿城,跟随孙宏斌来到绿城的融创员工毫无疑问会选择离开,而表明立场支持孙宏斌的老绿城员工也会不得不淡出,而那些没有表态的人,如果宋卫平最终无法回归,今后在绿城的日子也不一定会好过。


此番融绿之争,绿城员工将被迫做出选择,无论如何都会有人因此离开,这对双方而言最终都将是一个两败俱伤的结果。蔡为民认为,当初融绿“联姻”以为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但是孙宏斌对绿城的改造并不被各方认可,此番无论绿城最终能否迎回宋卫平,人才队伍必然继5月之后再次发生动荡,对企业发展而言不见得是件好事。人才队伍不稳无疑会使绿城再次元气受伤。


《《《


声音


孙宏斌感叹知进退弃绿城融创跑更快?


每经 尚希 发自北京


11月27日凌晨3点,融创中国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宏斌更新了一条微博:年轻的时候觉得进取、冒险、坚持、勇往直前很重要,现在觉得忍耐、宽容、让步、妥协也许更重要……


这场商战似乎让孙宏斌参透了一些人生哲理。在宋卫平提出回归之初,他曾表示,“不做好人,不做坏人,做人。”而当这场商战越发不受控时,他领悟到了既要勇敢也要妥协,既要知进也要知退。


这场收购案涉及到3家上市公司,总额超过50亿元,交易一旦破裂,对于融创来说,得到和失去的又会是什么?“也许丢掉绿城,融创会跑得更快。”一位关注融创中国的行业分析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如是说。


融绿是融创核心


融绿平台或许是孙宏斌手握的最后一张底牌。


11月7日晚间,融创中国公告宣布,公司非全资附属公司上海融绿睿江通过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成功投得上海富源滨江47%的股权。上海融绿睿江的收购行动总共需支付15.75亿元,其中包括47%股权转让价款9.77亿元及上海申江两岸对上海富源滨江的债权5.98亿元。该交易并不大,但这个维持正常运转的融绿平台(上海融创绿城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似乎并未受到此次事件的影响。


一位接近融创中国的消息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在组建了融绿平台后,基本项目都是由融创来操盘,宋卫平实际参与的管理非常少,融绿平台不管是产品还是理念都融入了很深的“融创基因”。


现在,融绿平台在未来会以何种形式生存下来,成为这场风波之后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重点。


此前有消息称,宋卫平能否顺利回归,其中要达成的一个条件便是 “将融绿平台另外50%的股权转让给孙宏斌”。据称这一条件以九龙仓反对而宣告无果。


“在商言商,融绿平台的造血能力是双方都需要的,即使收购破裂,这个平台应该也还会独立地运作下去。”一位房地产分析人士对此表示。


实际上,融绿平台在组建后的两年多时间里,一直保持着“融创速度”。


“融绿平台一直大力收购项目,目前大概一共有12个项目,而大部分项目基本更符合融创的产品定位。”一位接近融绿平台的消息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如是说。


孙宏斌需专注融创


对于绿城的收购如果能在年内完成,也许孙宏斌离千亿目标就更近了一步。


兰德咨询总裁宋延庆认为,孙宏斌即使收购失败也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融创中国半年报显示,201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合约销售额298.0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6%;毛利润达20.34亿元,同比增长14%。融创上半年毛利率为22.43%,比去年同期的20.8%有所增长。净资产负债率则由去年底的69.7%降至66.7%。


绿城中国公布的2014年中期业绩显示,上半年绿城完成销售额305亿元。


今年下半年,融创中国预计有12个新项目入市,可售资源共计802亿元,其中新推项目为197亿元。绿城今年下半年预计有31个项目竣工,总建筑面积约为330万平方米。


从业绩贡献来看,收购绿城可以让孙宏斌更快地敲开“千亿俱乐部”的大门。此前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孙宏斌丝毫不掩盖对于绿城产品的钦佩之情,并表示现在可以大大方方来学习。


“其实左手融创右手绿城对孙宏斌来说,不管是资金还是精力都耗费得比较大,即便是凭借融创自身的发展速度,在未来两年做到1000亿的可能性也非常大。”宋延庆表示。


宋延庆进一步指出,目前孙宏斌更需要的是聚焦,“从1月1日起专心地做好融创,正如他将业务集中在5大区域一样,(需要)集中精力。”

1
查看完整版本: 百日融绿之争沦为宫廷内斗600亿元库存难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