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长安十二时辰》的日常就是,每当你觉得已经get到了所有知识点,马上就会有新的跳出来。
比如,当宝哥哥看到第八集出场的许鹤子时,总觉得她的造型莫名眼熟,然后就发现
顺着这个思路再仔细一找,不得了,原来剧里还隐藏了这么多“真国宝级演员”。
今天,宝哥哥就来扒一扒,《长安十二时辰》里那些友情客串的文物们。
01织锦类
《长安十二时辰》的服装收获了众多好评,其中男装的还原度尤其高,高到连上面的纹饰都来自于真实的大牌文物。
联珠鹿纹锦
张小敬刚接手查案时,自己在那吃火晶柿子,撺掇姚汝能去砸别人店,那被砸的店铺里有个暗桩店员,身上衣服的纹饰来头着实不小。
受波斯萨珊王朝影响,隋、唐、五代时期曾流行一种叫联珠团窠纹的纹样。所谓联珠团窠纹,就是用小的圆珠缀联成大圆圈,再在圆圈内外填充上鸟兽、花卉等装饰图案。
这位店员身上的,就是联珠团窠纹的一种,其原型是新疆阿斯塔纳唐墓出土的联珠鹿纹锦。
阿斯塔纳唐墓出土联珠鹿纹锦鹿与“禄”谐音,寓意高官厚禄,因此鹿在古代通常被视为一种吉祥图案。
联珠鹿纹,由20个圆珠联成一圈,圈内是一只长着四条小短腿的鹿,身体肥硕,昂首挺胸,颈系飘带,形象略有夸张。
四天王狩狮纹锦
剧中男装纹饰以暗纹为主,属于低调的华丽,但,永王是个例外。
这艳丽的配色,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来,哦,又一件联珠团窠纹。
这次的图案有点复杂,叫做“四天王狩狮纹”,原件是藏于日本京都法隆寺的隋代蜀锦。
日本法隆寺收藏的四天王狩狮纹锦联珠圆圈内,中央是一棵菩提树,周边是四个对称分布的骑士,各自骑着一匹带翅膀的天马,对着身边的狮子拉开弓箭,马身上还分别写着“吉”“山”两个中字。
据说,这件四天王狩狮纹锦是隋炀帝赠送给日本的国礼,由遣隋使带回日本,曾作为圣德太子的“御旗”。如今,日本还开发了不少这个纹饰的周边。
日本开发的现代版本四天王狩狮纹02人俑类
除了衣服上的纹饰,《长安十二时辰》里还有一些人物形象,也直接参考了文物——唐代仕女俑,比如开头提到的许鹤子。
唐彩绘双环望仙髻女舞俑
大唐顶级流量歌手许鹤子,头梳双环望仙髻,身段窈窕,一点没有盛唐女性的丰腴。
为了整部剧的颜值考虑,剧中其他重要女性角色也都不胖。但许鹤子不一样,她的瘦是因为参考的原型本身就不胖。
许鹤子的形象,源于陕西长武县郭村唐墓出土于的,彩绘双环望仙髻女舞俑。郭村唐墓的主人是初唐骠骑将军张臣合,去世于唐高宗麟德元年,所以说,这尊女俑也是初唐的产物。
唐彩绘双环望仙髻女舞俑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而初唐的时候,审美标准仍然延续前代,女子并不以胖为美。这尊身材颀长、削肩蜂腰的女俑就是有力的证据。
彩绘戴帷帽仕女骑马泥俑
张小敬亲手杀了同事赵小乙之后,在离开的路上遇到了青楼女李香香。
李香香这身打扮极具辨识度,与年新疆阿斯塔那唐墓号墓出土的,彩绘戴帷帽仕女骑马泥俑,相似度高达90%以上。
唐彩绘戴帷帽仕女骑马泥俑(局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
帷帽源于胡装,在帽檐上加缀一圈长到颈部的软纱,用以遮脸,既防晒也免得被轻薄之人打扰。据史书记载,武则天在位时期,女子骑马风行一时,帷帽也极为流行。
唐彩绘戴帷帽仕女骑马泥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
03绘画类
《长安十二时辰》中出现了不少古画,人物、山水皆有,有的承担着推进情节的重要任务,能得到大特写;有的则只是充当背景屏风,镜头一晃而过。
《江堤晚景图》
第二集中,太子跟李必吐槽唐玄宗,说他为了看“骊山晚照”,以后就要跟杨贵妃一起在骊山定居了。
而这时候给到的镜头是下面这幅画。
但熟悉中国古代绘画的朋友,一眼就能看出,这并不是一幅唐画,因为唐代时,山水画中表现山石质感的重要技法——皴法还没诞生。
而我们看到的这幅皴法成熟的作品,是大约年以后,五代时期画家董源的《江堤晚景图》。
五代董源《江堤晚景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八达游春图》
永王给他妈上香的时候,背后屏风上的画一闪而过。
虽然镜头给的很短,但火眼金睛的宝哥哥还是一眼就看出了,这是五代赵喦(yán)的《八达游春图》。
五代赵喦《八达游春图》(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八达游春图》用色考究,笔墨精到,画中8名贵族男子正在打马球,而剧中永王此时也恰恰处于打马球的中场休息时间,画面与情节暗中呼应。
《蓬莱飞雪图》
靖安司司丞李必的办公室里,也有一扇屏风。
这次的画,终于不是五代的了,而是一幅名副其实的唐画——唐代杨升的《蓬莱飞雪图》。
唐杨升《蓬莱飞雪图》故宫博物院藏杨升是与张萱同时期的画家,活跃于年—年,正是唐玄宗在位期间,因而这幅《蓬莱飞雪图》用在这里,倒是再合适不过。
04用具类
要说这些真国宝演员里,规模最宏大的,还得数这一类,杯子、闹钟、香炉、家具……数量比前面三种加起来都多。
五瓣葵口圈足秘色瓷碗
李必与何监喝茶的场面多次出现,他们用的那款茶碗则是传说中的秘色瓷。
唐代制瓷有“南青北白”之称,其中的“南青”指的是越窑青瓷,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形容越窑青瓷“类玉”“似冰”,并把越窑列为唐代诸窑之首。
而秘色瓷则是越窑青瓷的代表,是专门向朝廷进攻的定制产品。
年,法门寺地宫出土唐代秘色瓷14件,其中一件五瓣葵口圈足秘色瓷碗,就是剧中茶碗的原型。
唐五瓣葵口圈足秘色瓷碗法门寺博物馆藏
鹦鹉螺杯
出场2分钟就领盒饭的长安焦遂(饮中八仙之一),为我们贡献了一款大名鼎鼎的酒杯——鹦鹉螺杯。
李白《襄阳歌》中说,“鸬鹚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但这用来喝酒的鹦鹉杯长啥样,却是没提。
《长安十二时辰》里出现的鹦鹉杯,准确来说应该叫鹦鹉螺杯,是以海洋生物鹦鹉螺的天然外壳为杯身,螺口部分镶鎏金铜边加固而成。
其原型,是年,南京象山东晋王兴之夫妇墓中出土的鹦鹉螺杯,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东晋鹦鹉螺杯南京博物院藏鎏金走龙
何监被致仕后,为靖安司争取了一个时辰的破案时间,用来倒计时的工具是火钟,长下面这样。
如果你去过西安博物院,那你一定会发现这火钟的造型,参考了西安博物院馆藏的鎏金走龙。
唐鎏金走龙西安博物院藏我们如今看到的形若蛇身的龙,其形象出现在宋元时期,而唐代的龙长着4条大长腿,更像走兽,因而叫“走龙”。
这条鎏金走龙出土于大明宫遗址,尖嘴龇牙,长舌卷曲,独角竖耳,全身装饰鳞纹,劲健有力,充满了盛唐的气势,属于典型的兽身龙形制。
琉璃杯
封大伦找元载密谋,又为我们贡献了另外一款酒杯——琉璃杯。
琉璃是中国古代对玻璃的称呼,自从张骞打通丝绸之路后,西亚的玻璃制品开始进入中国。由于本土玻璃制造业并不发达,唐代以前的玻璃器皿基本靠进口。
剧中封大伦手中的琉璃杯,在外壁上贴塑圆形装饰,属于典型的西亚风格,原型是日本正仓院藏蓝色琉璃杯。
琉璃杯日本正仓院藏青瓷透刻七宝纹香炉
右相作为整部剧中除皇帝之外最有权势的人,家里的布置当然不能寒酸,香炉都得用金器。
但器型上出了点问题,这件香炉的造型来自于12世纪的高丽青瓷,出现在这里得穿越多年的时空。
青瓷透刻七宝纹香炉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
高丽青瓷受中国唐宋时期越窑、耀州窑、汝窑等青瓷影响较大,是高丽王朝陶瓷器中最具时代艺术的代表,12世纪时,高丽青瓷发展达到高峰。
苏芳地金银絵花形方几
右相家里的方几也极有特点,腿足部分做成了花卉状。
这种风格鲜明的造型,来自于日本正仓院的苏芳地金银絵花形方几。
苏芳地金银絵花形方几日本正仓院藏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
何监与李必对谈,斟酒用到的酒壶形状有点奇怪。
这种壶叫皮囊壶,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契丹族特有的陶瓷用器,因形如皮革缝制的水囊而得名。
但李必手中这件却不是陶瓷器,而是银器,其原型是陕西历史博物馆镇馆之宝——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
唐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舞马,是唐朝宫廷的御用娱乐马匹,听到音乐就会旋转起舞,被视为盛世祥瑞之物,非常受唐玄宗的喜爱。
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出土于何家村唐代窖藏,是剧中葛老苦苦找寻的何家村宝藏中的一件。
扒到这里,宝哥哥的眼已经要瞎了,如果还有没提到的,欢迎大家留言补充。
更多内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