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作者和爷爷的合影。
在我6岁的时候,宠爱我的爷爷去世了。模糊的印象中,他是个和蔼可亲的老人,经常和我讲岳飞和杨家将的故事。多年后和父亲谈起爷爷,父亲笑道:“老爷子只对你这么好,他是党的好干部,一辈子都是一个严肃而倔强的人。”父亲的话让我很惊讶,我很难将严肃这个词语和脑海中爷爷慈祥的形象联系在一起,他年轻时候究竟是什么样子呢?
▲左图为爷爷奶奶和作者的合影、右图为父亲寄来的书籍。
可能是受到爷爷讲岳飞故事的影响,长大后我参军入伍了。今年,在我当兵的第二个年头,父亲从家里寄来一本旧书——《讲长武精彩故事》,并在“你不是一直想知道爷爷是个怎样的人么?这本书里有一些,你翻翻看。”
翻开这本并不厚的历史书籍,在“兴修朝阳水电站”的章节里,我仿佛穿越到52年前,见到了年轻时的爷爷。老照片上的他看起来十分干练,原来他曾是我们县朝阳水电站建设工程的副总指挥。
▲爷爷(右)和同事乘坐直升机,考察泾河修建水电站地区的地形地貌。
我的家乡陕西省长武县坐落在黄土高原上,千百年来,家乡人民深受到泾河水患困扰,一到雨季,洪水总会漫上坝来,冲毁不少农田房舍。年,为永久解决泾河水患问题,爷爷所在的县委班子受到红旗渠精神启发,做出了“修建朝阳水电站,喝令泾河发电”的决策,成立了工程指挥部,爷爷扛起了指挥部副总指挥这一千钧重担。
那可是52年前,我的家乡长武县可谓是一穷二白,怎么能“驯服”这条奔腾了千万年的泾河呢?爷爷和战友们相信人定胜天,开始施工时,已经到了11月底,黄土高原的凛冬寒风刺骨,西北风就像一只发怒了的狮子。为了赶工期,爷爷每天天还没亮,就穿着满是补丁的棉袄直奔工地,一日三餐全部在和河岸边吃。开始施工后,爷爷几乎每天晚上都和工人们一起住在窑洞里。
▲水电站修建时的场景。
冬天施工时,一根电线杆掉进了水中。为了不耽误工期,爷爷脱下棉袄就往冰冷的泾河水中跳,大家看到副总指挥这么拼命,一起跳进泾河,齐心协力将电线杆推回了岸边。在工地上,大家似乎不知疲惫,白天抡锤掌钎炸石头、垒石坝,晚上挖沟开渠、穿隧洞......很多住在附近的老百姓也受到感动,男男女女齐上工地,挑土搬石扛水泥,干得热火朝天。大家只有一个愿望,就是尽快将水电站建成,驯服洪水这只猛兽,让全县灯火通明,不再过黑灯瞎火的日子......
读着这些文字,我似乎站在52年前寒冷的泾河岸边,看到了施工营区猎猎飘动的红旗,也听到了工区高音喇叭里唱出的昂扬的革命歌曲。这些成长在红旗下的普通劳动者,有着多么崇高的集体主义精神啊!
▲修好后的朝阳水电站。
水电站施工时,县里组成的20多人的采购队伍,在爷爷的带领下,背着干粮,跑遍了上海、青岛、天津、西安、东北等地。他们不辞辛苦,不要报酬,不要补助,义务劳动,保证了施工用料和发电设备安装的如期进行。父亲告诉我,在工程经费最吃紧的时候,爷爷把全家省吃俭用结余的斤粮票,全部拿出来,补贴工地食堂,全家老小却常常饿肚子。父亲曾经饿哭了,问爷爷,你不是个干部吗,怎么我们家吃不饱饭?爷爷摸摸他的头说:“再忍忍,水电站马上就要发电了!”
▲年的朝阳水电站。
书上记载,年8月,长武县接二连三下暴雨,一个月内下了七次。百年不遇的洪水咆哮着,像脱缰的野马从山谷里奔来。面对洪水,爷爷和战友们坚守不退,大家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七战洪水终于成功。父亲回忆道,那个夏天,爷爷几乎没有回过家。终于,在年1月6日,历时4年多的朝阳水电站修建工程胜利竣工了。
读罢全文,我已经泪流满面。我很感谢这本书的作者,采访收录了52年前的这段惊心动魄的故事,也让我能够在爷爷去世十几年后,再次和青年时代的他相遇。我也一定会好好当兵站岗,当一个和爷爷一样的人。以后有机会,我一定再去家乡的朝阳水电站上走走,听一听千里泾河的滚滚涛声,看一看夜间县城里的万家灯火,那是对爷爷和他同年代的劳动者们最好的告慰。
本文作者:尚志
资料来源:上海武警
原标题:《“穿越”52年,我遇见了年轻时的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