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武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探析陕西省咸阳市十四五区域协调发
TUhjnbcbe - 2024/8/22 18:50:00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七大战略之一。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对于增强区域发展协同性、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咸阳市作为典型的西部内陆城市,“十四五”期间如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需立足实际科学研究分析。

一、咸阳市区域协调发展现状

(一)全市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十二五”以来,咸阳市经济实力显著提升,持续处在全省经济第一方阵。年全市生产总值.45亿元,占全省的比重达到9.7%,居全省第3位,是年的2.16倍,扣除物价因素,年均增长9.4%。人均生产总值美元,居全省第6位。全市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元、元,居全省第3、6位,全市城乡居民收入倍差3,较年缩小0.74,农村居民获得感明显增强。

(二)市域各县区主要经济指标情况

“十二五”以来,各县市区加快追赶超越,主城区的带动作用、县域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年,秦都区、渭城区生产总值分别居全省29个城区第11、12位,其余11个县市实现生产总值.58亿元,占全市总量的67.9%,较年提高4.6个百分点。全市县域平均规模.78亿元,高出全省平均7.32亿元,其中兴平、三原、彬州生产总值居全省78个县市10强,乾县、礼泉居20强。县域城镇居民收入方面,兴平、泾阳、三原居全省10强,乾县、礼泉、彬州居全省20强;县域农村居民收入方面,兴平、武功、乾县、礼泉、泾阳、三原居全省20强,城乡居民稳步迈向共同富裕。

(三)与周边市区域合作情况

“十二五”以来,咸阳市抢抓国家《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的实施机遇,强化与周边市区的合作发展。向南与西安促进一体化发展,着力建设大西安制造业配套基地、能源建材供应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基地、生产性服务业基地和农副产品生产供应基地,融入大西安共建大西安。向西与杨凌、宝鸡加强农业产业化合作,以三地共建陕西省农产品加工贸易示范园为重点,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就近转化应用,加快发展优质高效现代农业。向北与甘肃庆阳平凉探索建立跨区域合作机制,共同打造国家甘陕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区。咸阳已基本形成与周边市区产业同构、错位互补,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的发展格局。

(四)市域内协调发展情况

先后出台了《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支持三原创新发展建设十强县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指导和支持各县市依托区交通区位和产业基础,加快发展协同联动的特色板块经济,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南部沿渭高新技术及高端制造产业带(主城区及兴平、武功、泾阳、三原)生产总值占全市的61.7%,是全市发展的重点,加快发展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已形成了以CEC8.6代液晶面板及近30户配套企业为主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雷丁秦星、武功沃德及40余户配套企业的汽车产业集群,正泰智能电气系列项目为主的亿元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中部乾县、礼泉、永寿、淳化等县,按照《陕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属于农产品主产区,积极挖掘农业、文物旅游等优势资源,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壮大优势产业。北部彬州、长武、旬邑三县市,煤炭资源丰富,近年来加快煤炭转化,并积极发展非煤产业,着力建设国家新型现代能源化工基地,成为县域经济的发展亮点。各县域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日趋完备,成为产业聚集发展的承载核心。全市已逐步形成了功能定位清晰、发展导向明确、产业分工协作的发展格局。

二、咸阳市区域协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近年来咸阳与周边兄弟市之间错位发展、合作共赢的格局逐步形成,市域内各县市区板块发展、联动发展的效果日趋显著,但受发展基础、资源禀赋等方面原因,在区域协调发展中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面临一些突出的问题。

(一)区域发展不平衡,发展差距仍较大

从与各市区对比看,周边市区快速发展以及西咸新区划入西安代管,咸阳面临追赶超越压力不断增大。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4%,低于全省0.5个百分点。占全省比重由年的11%,降为年的9.7%,与西安、榆林的差距由年的亿元、亿元,扩大到年的亿元、亿元,排名之后的宝鸡,咸阳经济总量由超出亿元,缩小到超出亿元。从市内板块划分看,据测算咸阳南中北三大区域人均生产总值分别为6.62、3.59和5.36万元,人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为、和元,中部发展明显滞后。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综合排名看,全市县域平均规模不足全省10强县平均的1/2,永寿、泾阳、淳化在78个县市中排名75、76、77位。从城乡收入来看,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虽略高于全省平均,但低于全国元,只达到全国的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全国元、全省元,只达到全国的74.5%。

陕西各市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的比重单位(%)

(二)区域产业层次不高,带动作用不强

从区域发展看,南部的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纺织等产业,其产业链正在加快构建,医药产业重点以中成药为主,缺少生物制药和化学制药;北部煤炭产业缺乏深度转化,一业一企独大问题严重,抗风险能力不强。县域间产业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不高,集群集聚效应不明显,部分工业园区产业雷同低水平竞争。从产业结构看,全市县域三次产业比18.8:52.7:28.5,一产过重、二产脆弱、三产滞后,县域综合竞争力不强。县域农业占GDP的比重较全省县域平均水平高6个百分点,二产占比低3.4个百分点,三产占比低2.6个百分点,中部板块更是如此(中部板块三次产业比为24.1:37.5:38.4)。从科技创新看,全市RD(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全省的3.2%;RD经费投入强度0.65%,在全省排第7位。泾阳、武功两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强度分别是0.02%、0.06%,居全省67、61位。研发经费投入不足影响到企业自主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

(三)城市间合作不够紧密,深度广度有待加强

从体制机制看,各市区跨区域协同发展机制仍须完善,除与西安外,咸阳与其他市区相互间协同发展有待加强,空间发展战略仍需充分对接,产业分工协作不够。从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看,区域交通互联互通有待提升,跨区域生态环境治理任务艰巨,冬季大气污染问题突出。年咸阳、西安、渭南居全国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相对较差之列。

三、新时代推进咸阳市区域协调发展思路

(一)加快共建大西安都市圈,推进各市协同合作发展

一是加快西咸一体化。与西安市全面推进“城乡规划一体、产业布局一体、基础设施一体、社会管理一体、公共服务一体、创业就业一体、环境治理一体、政策保障一体”等各项工作,深度融入大西安都市圈。推动兴平、礼泉、三原等外围大西安组团建设,加快与西安共建国家中心城市,共同打造带动西北、服务国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二是强化周边区域协同发展。推动与周边城市产业分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治理等方面协调联动。推动杨凌——武功——周至一体化发展,加强彬州——旬邑——长武——泾川跨区域协同发展,打造大西安次增长极。支持彬州市打造市域副中心城市,建设陕甘宁毗邻区域中心城市。三是加强国内区域交流合作。深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等国内发达地区的合作,加强技术研发、投资、金融等领域合作,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探索共建飞地园区。四是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优化提升城镇形态和功能布局,完善城镇功能,提升城镇综合承载力,不断加快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礼泉撤县设区、三原、乾县撤县设市步伐,提升兴平、彬州等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发展水平,做大做美县城,增强人口聚集能力。加快省市重点镇以及文化旅游名镇发展,培育建设一批特色小镇。

(二)深化区域产业分工协作,推进高质量特色化发展

一是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构建特色突出、集约发展、梯度发展、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格局。充分发挥南部县市区交通区位优势,以高端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为重点,加快创新发展。加快建设咸阳临空经济带,打造咸阳新的增长极,促进西咸融合发展,辐射带动县域经济。支持渭城做优做强城市经济,鼓励泾阳拓展县域经济新空间,加快建设泾阳产业新城。中部县要依托区域特色产业,加快工业聚集区建设,推动装备制造、生态环保、有机食品等产业发展,发挥生态人文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实现特色发展。北部彬长旬要提高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加大装备制造、商贸物流等非煤产业的引进培育,实现多元发展。二是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和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升在全市工业经济中的比重;着力推进煤炭就地转化力度,推进建材产业绿色转型;加快食品、纺织等产业产品创新、业态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三是加快产业平台建设。优化整合各类产业园区,支持产业向园区集聚,支持规模小且无明显产业特色的园区整合发展。进一步完善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加强标准化厂房建设,提升产业承载力。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园区升级为省级开发区。依托大西安科技资源优势,推进产学研用,加快研发平台建设,提升创新支撑能力。

(三)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区域资源优化配置

一是畅通对外交通网络。全力服务保障西银高铁和阎良至机场、乾县至法门寺城际铁路等跨境轨道交通项目,加快国道县城段改建,推进西平铁路复线、彬长矿区至汉中铁路、乾武周高速、咸阳通用机场、货运机场等项目前期工作,畅通咸阳对外交通通道。二是完善市内交通网络。加密和完善市内交通网络,加快主城区高架通道、高新区跨渭河大桥、地铁1号线三期工程等项目建设,推进西宝高速三桥至兴平段扩容,实现市内道路与高速公路、国道过境路段便捷联通转换。三是完善水资源、能源等保障水平。加快推进亭口水库、羊毛湾引水工程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积极争取东庄水库作为主城区地表水源地,进一步增强城乡供水保障能力。提高城乡配电网的智能化和可靠性,建设灵活可靠的智能电网。促进彬长煤电开发建设,积极推进“西电东送”。

(四)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镇农村协调发展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让农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一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在稳定粮食产能的基础上,以“3+X”工程为引领,发展壮大农村特色产业。引导和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向农业和农村流动,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和三产融合发展。积极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应用,提升农业生产综合效益。二是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水电路气房讯等建设为重点,补齐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围绕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处理、养殖污染治理,推进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引导广大农民形成绿色生活和生产方式。三是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深化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的农村综合改革,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五)强化生态环境共建共治,建设区域生态宜居环境

一是加强生态建设。稳步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支持彬州、淳化等县市创建“省级森林城市”。积极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中央财政补贴造林、水土流失治理、中小河流治理等重点工程,加大旱腰带地区矿山生态修复力度。二是加强环境保护。以工业、燃煤、机动车、扬尘为重点,推进铁腕治霾,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确保主要污染物大幅减少、空气质量持续好转。加快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和餐厨垃圾处理试点建设,完善县镇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完善区域环保工作联动机制。推进区域生态环境治理一体化,建立完善环境预警协调和应急响应联动机制,按照“三统一”(统一预警分级、统一应急响应等级、统一应急响应措施)原则,推进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推进与周边城市间、部门间环境信息共享,加强环境污染跨区域联合执法。联合实施一批跨区域重大生态环境工程。(作者:张军红)

1
查看完整版本: 探析陕西省咸阳市十四五区域协调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