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中下游流域华北平原地区很早就进入农业定居生活阶段,粮食作物主要有粟、黍、大麦、小麦、高粱,有的地区还种植水稻。夏商时代的饮食习惯,也随着农业生活的发展逐渐形成。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演进脉络,在夏商时代已大现端倪。
夏王朝的粮食
中原地区的夏人以粟类谷物为主食,小米为黄河流域华北地区最普遍的主要粮食。
《尚书仲虺之诰》记载:“肇我邦于有夏,若苗之有莠,若粟之有秕。”
如同青苗中的杂草,粟米中的秕子(不饱满的子实),桀也是夏的败类。这表明粟是大多数夏人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主粮。
历史上长期把粟作为官位俸禄高低和钱谷出纳折算的标准,可见粟是中原地区非常普遍却又必不可缺的主要粮食作物。
夏代江淮地区的一些方国以稻米为主食。江淮地区处在传统的稻作农业区,《史记·夏本纪》中有禹“令益予众庶稻”,说明夏禹时期便有稻的种植和推广,南北之间的交流逐渐加深了。
夏代君主商王朝的粮食
商代的主食仍大体延续了夏时期“北粟南稻”的状态,但谷物种类数量大大的超过夏代。这一方面得益于商代统治者对于农业生产的发展高度重视,另一方面还是因为交通道路更为发达,使得商代控制范围更为广阔,当地的粮食品种数量因人的相互交流而增加了。
商中心统治区的谷类作物种类主要有粟、黍、稷、麦。
《史记周本纪》称武王灭商“发钜桥之粟,以振贫弱萌隶”,钜桥是晚商王朝的粮仓所在,储藏的粮食品种便是粟。
《尚书,盘庚上》记载:“惰农自安,不昏作劳,不服田亩,越其罔有黍、稷”其中指责那些懒惰不勤于农事的生产者,肯定不会收获黍和稷。这里已明确提到商人有黍、稷两种主食。
商被灭国后,箕子回到殷墟,见到往日的繁华城市成为了农田,作了一首伤感诗:“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可见保持着农业传统的商遗民除种植禾(即粟)、黍外,还以麦类作物为生。
商代的方国,粮食还有其他的种类,如商代周人以高粱为食。
陕西泾河流域长武县碾子坡先周文化遗址,年代大概在晚商时期周国迁岐前,在一个半竖穴式房址的壁龛内发现炭化谷物,经鉴定属于未去皮的高粱米。
商代政治疆域夏商时期肉类食品主要来自于家畜家禽、野生动物、鱼类水产三类。
蓄养家畜家禽所得的肉制品
夏商时代的家畜种类基本沿袭史前时代,主要有猪、犬、羊、牛、马、鹿、象等,家禽有鸡、鸭、鹅等。由于当时社会生活中对家畜家禽的需求量特别大,尤其是以牛、羊、猪为主牲的祭品的国家祭祀的数量往往达到几十、数百,为了能够满足需求,于是畜牧业发展起来了
养鸡是普通社会肉类食品的一大来源,而猪肉也成为一般社会阶层肉食品的基本来源。如牛、马之类的大牲畜,经济效益并不能在短期内迅速获得,却又是王朝祭政或军政中的重要畜产,当已形成的构成了王朝经济体制支配下的大规模畜牧业生产。
《汉书扬雄传》记载:“昔者禹任益虞而上下和,草木茂。”
商王朝还有为数众多的牧场。古代专门有群负责祭牲牧养的官员,益虞是掌管这类隙地的林虞牧官。另外,各地诸侯会将牧养的畜产品进贡给商王朝,以满足王室贵族的肉类需求。
统治者狩猎获得的野生肉类
夏商统治者还常常会通过田猎来扩大肉类食品或祭牲来源。
《礼记王制》记载:“天子、诸侯无事,则岁三田,一为干豆,二为宾客,三为充君之庖。无事而不田,曰不敬。”
指的就是统治者田猎的三大好处,一是盛在豆器中的祭品用来供奉宗庙,二是来宴请宾客,三是增加君主的美食。
田猎还能提供手工业制骨、制革等生产原料及其他生活用品,夏商时代各地诸侯有向王进贡猎获品的义务
方国进贡及人工养殖的水产品
夏商时代的鱼类资源十分丰富,自然生态环境遭人类生存活动的破坏程度甚微,当时人们饮食生活中的鱼鲜食品,主要产自本地,但对于王都的贵族统治者来说,还可以享受着来自异地远方的进贡品。
《尸子》记载:“夏桀商纣,纵欲长乐,以苦百姓,珍怪远味,必……东海之鲸。”
殷墟出土有来自遥远海域的鲸骨,属于外来品,仅限于贵族统治者独享。
偃师商城遗址最近的考古发掘,在宫殿区北部发现一座商代早期经人工挖掘,又用石块垒砌成缓坡状池岸的长方形池苑和两段水渠,池底有成片、成层的螺壳。很有可能是用于人工养鱼。
酒的酿制与品种
夏商时代酿酒业由谷物天然产酒进入到人工培育曲蘖发酵酿酒的新阶段,酿酒作坊相当普遍,批量生产也颇具规模。酒的品种,夏代有汁滓和合的浊甜酒“醪”酒和用糯性粟酿制的“秫酒”。商代有用粟酿制的粮食白酒,用谷米酿制的薄味浊酒“醴”,用黍酿制的“鬯”及调入煮郁液的“郁鬯”,有果酒桃仁酒、李酒、枣酒,还有草木樨、大麻籽所制的药酒,其中“鬯”与“郁鬯”属高档酒,为统治阶级专享的礼仪酒类;“郁鬯”尤属名贵酒,“鬯”与“郁鬯”通以卣为容量计量单位。
醪(láo)酒
《世本·作篇》记载:“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
仪狄是史传夏代立国前后的酿酒发明者。仪狄酿的醪酒,是一种经多日糖化酒化而未经过滤的谷物天然酒,是酒液与糟合在一起的浊甜酒。
秫(shú)酒
《世本作篇》记载:“少康作秫酒”
秫是糯性粟,为粟的上品。秫酒对应于醪酒,则可能是一种滤去酒滓或沉淀后取得酒液的粮食白酒。
夏代酿酒已发展到作坊批量生产的阶段。各地商代遗址几乎普遍出土较多数量的酒器,可知商代的酿酒作坊有属于王室的,也有属于各地显贵阶层的。
商代除王家及地方贵族阶级有酿酒作坊外,民间平民阶层中的富有者有的也私家酿酒自用,有的甚至还酿酒售卖。商代酒的品种比夏代多得多,大致有以下五种:
酒
通常泛指粮食白酒,是普及社会上下而消费量最大的一种酒,主要用粟酿制。
醴(lǐ)
《商书说命下》记武丁之言说:“若作酒醴,尔惟曲蘖”
醴与醪同为稲米酿制的浊甜酒,不同之处是醪的度数高而醴的度数很低,可当作饮料服用。醴相当于今江南民间用糯米酿制的“米酒”,制法是将糯米蒸熟后稍等一会儿,之后拌入酒曲,放到缸中,盖起来保持一定温度,一夜之间便可生成。
鬯(chàng)
鬯是用黍酿制的酒,在商代属于高档酒,常以“卣”为其容量计量单位。
鬯酒又可细分出两类高档酒,一类是专用黑黍酿制,名叫秬鬯,另一类是掺入郁金香草的香鬯,更为名贵,名叫郁鬯。由于郁鬯是商代最高档的礼仪酒类,因此有特定的用器,如捣筑郁草用玉石臼、杵,煮郁草和鬯用青铜盉,盛郁液用青铜壶,贮藏郁鬯用青铜卤,献宾有青铜觯,饮郁鬯用瓒,等等。
果酒
果酒基本上是为营养酒或药补酒。
如河北藁城台西商代遗址发现的酿酒作坊内,出土了不少成罐的酿制果酒的原料,有桃仁、李核、枣核等。果酒是有色酒,有果香甜、酸五味酒等。
药酒
河北藁城台西商代遗址的酿酒作坊里,即出有成罐的草木樨和大麻籽的制酒原料,草木樨能清热解毒,大麻籽能润肠通便,有祛风、活血通经功能,由此可知当时制这类酒是当做药酒的。
结语
夏商社会的饮食风俗,逐渐与王朝的政治意识相结合。
商王武丁的妻子妇好原始社会形成了相对固定的习俗,夏商时代沿袭了下来。随着王权的上升,饮食当中形成了一种礼仪文化,开始结合统治者的意志,服务于统治者的政治目标。
《洪范》叙述商王朝时曾把“食”列为“八政”的首位。在社会财富大规模向贵族集团聚拢的同时,夏商王朝统治者已经有了一种“食政”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