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武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古丝绸之路第一驿站现状纪实2020年1
TUhjnbcbe - 2024/4/9 8:18:00

大家好!我是西安古城家门口。

今天我们来到了古丝绸之路西出长安经过了的第一个驿站。

名叫亭口,它地处陕甘交界,位于丝绸之路通往西北、连接秦陇的咽喉要道。

因泾河、黑河两河在此交汇,是汉以来出使西域的必经渡口。

又因距彬州(现为彬州市)、甘肃灵台县邵寨镇、彬县北极镇、长武县城各40里,古代40里为一亭,故取名为亭口。

地形方面,它处于泾河和黑河的交汇处,南北两岸皆为山岭,是一处天然的关口要隘。

据记载,古丝绸之路在郴州经过的路径先后有三条,最终都经过了“亭口”,足见亭口在古丝绸之路上的位置有多么的重要。

至今还留有千百年来被往来车轮碾轧出的车辙,见证着两千年前古丝绸之路的历史变迁。

古丝绸之路车辙遗址为双向石道遗址,分为上行道和下行道,中间就像今天的隔离带,一上一下,各行其道,避免了拥堵和碰撞。

东为上行道,是从汉长安前往古罗马时的上行路线,最外边的最早的时候这也是条路,垮了以后就往里面移了一点。

西为下行道,是由古罗马返回汉长安时的下行路线。东西石道全长各约米和50米。东道从山体表石掘凿而成,西道全部从表石掘凿成壕,最深处2.3米,两道凿痕清晰。坡度均为25度左右。两道东侧均有一处仅能容一个人蹲踞的石窟,据说是为行者旅中避雨避雷而凿。

车轮与石道摩擦痕迹因山石而异深浅不一,最深处将近30公分,可见古丝绸之路经过这里的车马之多,也说明了这条古道沿用之久。

那么为什么古丝绸之路在这个地方的保存现状是如此的好,那是因为这个地方是石层,而其它部分,比如由此向上延伸,有民房的地方,过去也是丝绸之路,但因地质是黄土,所以没能保存下来。

还有,为什么平一点的地方车辙痕迹浅,陡一点的地方就深呢?

这是因为古代车辆的车轮虽是木质,但是它包了一层铁作为保护,平一点地方不太需要刹车,车轮和路面的摩擦就少,相反,陡一点的地方,需要刹车,摩擦就多,久而久之,来往车辆多了,就深了。

还有为什么说这条道是秦统一六国之后修的呢?

这是因为战国时期,各国车辆形状不一,道路也宽窄不一。秦统一六国后,规定车轮的间距为6尺,一车可通行全国。测量这几段车辙印,基本宽度都在1.4米,约合秦时的六尺。

秦统一车轨后,全国车辆往来更加方便,亭口凭借交通便利,成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两千多年前,始皇修长城时,蒙恬和扶苏带兵路过了这里,汉代,张骞出使西域,也经过了这里。

通过这里的商人们,主要是赶着大车把棉花、布匹、茶叶从关中地区运到甘肃、青海、宁夏以及更远的河西走廊一带,然后再把换回的皮货、药材、食盐等运回关中。

经过这里都要上这个坡,赶着马车下午三四点到这里话,就不走了,因为坡陡难走,第二天早上才能上去,晚上就住在下面,一往下面开店的人多,很繁华,这也与当年在上里设立的驿站有关系。

汉承秦制,于驿路上设置驿、亭,驿有驿吏,亭有亭长。其职责不局限于邮驿,还有理民施政和管理治安的任务,同时兼负管理交通、组织百姓维修道路以及桥梁的职责。年发现的候望邮驿遗址,就位于这座山梁上。

这座驿站建于西汉,地处边塞重地,是连接关内与边境的咽喉要冲。

这是个墩台,残高约三米为夯士建筑,除了瞭望邮驿传递情况、由于地处汉代边塞,兼具暸望敌情传递消息的功能。

那是北城墙,这是墩台,这是南城墙,邮驿城以墩台为中心而建,过去城里有好多店铺,还有食堂等。

邮驿城建于高塬台地上,地势险要,由士兵把守,除了信使和相关官员外,一般百姓不得入内。

这里视野开阔,围绕中心墩台的不远的其他山上,还修建有其他的烽火台,把四面的信息汇集到这里,给城里面报信,共同构成了完善的瞭望系统,和将士们一起守护着边关的安宁。

驿站初建时,只接待传递情报的信使邮卒,更换马匹提供食宿,到了西汉,驿站发展成为一个设施完善,功能多样的小型邮驿城,从南往北的商人和驼队在城下停留,城下也是搞交易的地方。这里是官方的,相当于政府的一个办公场所,但是里面也有住宿,这个地方的编制,相当于现在的县的编制。

秦始皇修长城的时候,太子扶苏和大将蒙恬就从这儿到边界上去监修长城,那个时候到长武搞过一次祭天活动。历代的几次战争都是通过这个地方,由于这里战事频繁,历史上是“常常用武之地”,因而得名“长武”。

千百年过去了,繁华的丝路已归于平静,但是古道边的西兰公路上依然川流不息,延续着丝路的繁荣。

如今的亭口也已成为长武县人口和面积第一大乡。

被列入关中百镇,

年跻身陕西省重点示范镇行列,

年被评为省级旅游特色镇,

年被国家七部委联合评为全国重点镇,

年跻身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之列。

古丝绸之路第一驿站现状丝绸之路古道车辙遗址现状丝绸之路烽燧(烽火台)
1
查看完整版本: 古丝绸之路第一驿站现状纪实2020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