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雀斑医院 http://m.39.net/pf/a_10039683.html“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说过,应对变革的最好办法就是创造变革。身处企业和产业双重变革的大潮中,传统企业全力做好转型升级的变革是高质量发展的永恒主题、必经之路。
山东能源淄矿集团方大公司作为一家以服务矿井生产起家的传统企业,曾经90%以上的业务跑不出煤矿,而近年来却交出了一份“脱煤向新”转型发展的生动答卷。秘诀何在?有哪些效果和启示?记者走进方大公司一探究竟。
“做企业要具备走一步、看三步、想五步的眼光和能力。经历过‘九五’自救解困,又颇具开拓创新精神的淄矿人在下转型发展这盘棋的时候更是深谙此道。”方大公司*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冯金义说,方大公司的转型工作起步很早,10多年前他们就着手布局矿用管材、塑钢门窗等转型项目。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依托管材产业年成立的新材料公司。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新材料公司已经发展成为拥有山东淄博、陕西长武两大生产基地,19条全自动先进生产线,上千种产品类型,年生产能力达到3万吨的塑料矿用管材行业巨头企业。
一个看似技术含量并不高的塑料管材加工厂,是靠什么做到如此大规模的?“我们靠的就是‘内外兼修’,民用管材通过降本增效提高市场话语权,特种管材通过苦练内功做精专业技术拓市场。”新材料公司总经理王晓华给出了答案。
王晓华介绍,几年来,他们通过引进先进生产线,强化管理、优化流程,使得民用管材生产成本比同行业降低40%左右。特种管材方面,他们通过自主研发和借助专业高等院校力量,申请拥有专利11项,成果攻克了阻燃、导电、耐高温及联接方式等制约特种管材发展的瓶颈,在不断填补行业空白的同时,也为开拓新市场、抢占新高地奠定了坚实基础。几年间,新材料公司年产值从年的万元扩大到年的4亿元,产品市场覆盖煤矿、水利、燃气、石油等多个行业和专业领域。
与此同时,他们还坚持“不为我有,但为我用”“将客户变老板”“变竞争对手为合作伙伴”等理念,探索实践轻资产运营、并购重组等经营模式,在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提升企业经营质效。1~5月份,新材料公司累计生产销售各种管材余吨,产值和利润同比分别增加%和%。
尽管如此,方大人依然清晰地认识到,仅靠规模的扩大,难以带来企业转型质的飞跃。“要想做大做强,争当行业领*人,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冲破藩篱,勇闯企业改革的深水区。”王晓华说,他们现在正在做的就是打造全产业链,将生产经营的单一工厂变成集设计、生产、施工、维护、咨询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集团。
转型,不仅在新材料一隅,方大公司还将触角延伸到独具优势的建筑和煤炭深加工行业。~年间,国家大力推行装配式建筑和清洁能源利用,方大一班人借势出海,启动了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和清洁煤粉项目。
“我们现在已经实现了从跟着学、找活干到自主研发设计和主动营销的蜕变。”方大钢构公司总经理王国容说,做好钢构产业的关键在于研发设计和市场开拓。在钢构公司成立之初,他们作为“门外汉”,没少吃不懂行的苦。为了能够早日独立设计生产,掌握核心竞争力,他们通过向合作单位学、与兄弟单位对标提升、引进专业人才等方式,一步步组建自己的研究设计团队。截至目前,他们已经建成了20余人的研发设计团队,完全实现了产品自主研发和设计施工。
强身健体无止境。在做好技术攻关的基础上,他们聚焦完善管理制度、优化工艺流程和降本提质增效,建立起一整套集研发设计、生产管理、质量管控及市场开拓为一体的管理体系,公司管控水平和运营质量持续攀升。
凭借着过硬的品牌和实力,方大钢构在行业内很快崭露头角。年,方大钢构陆续中标雄安小学项目、青岛印尼综合产业园RKEF项目、天津*府安置用房项目等19项钢结构加工制作项目,销售量达到了3万多吨。今年1~5月份,方大钢构的产销量更是“井喷式”增长,合同吨数达2.2万吨,合同额2.1亿元,是去年同期的2倍。成为方大公司转型跨越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极。
与方大钢构一样,清洁能源公司也逐步走向成熟。自成立以来,清洁能源公司一直致力于打造区域清洁煤粉优质供应商,强力推进煤粉制备和煤粉锅炉置换项目,累计生产清洁煤粉余万吨,承揽了山东省50%以上的锅炉清洁煤粉供应任务,服务市场涉及医药、化工、造纸、炼油等多个行业。
与此同时,他们还探索实施煤粉锅炉的托管运营业务,推出了BOO(建设-拥有-运营)和BT(建设-移交)两种建设运营模式。“去年单体锅炉托管利润占到全部利润的三分之一。”清洁能源公司总经理罗金鹏说,锅炉托管运营不仅实现营收的增长,更为今后建设淄川能源中心,将企业做大做强奠定了基础。他们还注重创新资本运营模式,采取混改的方式成立青岛分公司,专营兰炭、焦炭等清洁能源的深加工业务,迈出了清洁能源开发运营的关键一步。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方大公司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和磨练提升,已经成长为以煤矿服务业为基础,涉足新材料、装配式建筑、清洁能源等多个产业,综合实力强、发展后劲足的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蹚出了一条成熟可借鉴的转型跨越发展之路。(范振峰崔迪张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