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陕菜网
头号陕菜新媒体!
全球陕菜企业联盟发起者!
陕菜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推动者!
千年美味唐韵飘——寻幽探秘
乾县古属雍州之域,西周时为周朝王畿,东周时属秦地,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年)始置好寺县,唐睿宗文明元年(公元年)诏置奉天县,唐昭宗二年(公元年)改县为州,民国元年改州为县。乾县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年被省*府命名为“陕西省历史文化名城”。乾县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境内文物古迹多达处,列陕西省十八个文物大县之首。乾陵——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的合葬墓,举世闻名,被誉为“唐代露天石雕艺术博物馆”,年接待游客万人(次),被评为“中国著名文化旅游县”、“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县”、“陕西省首批旅游强县”。乾县也是陕西饮食大县,在当地人有意识地保护与整理下,乾州全席、乾州四宝等菜品保存较为完好。著名传统小吃——乾县四宝,包括锅盔、挂面、馇酥、豆腐脑,均为唐代修建乾陵时兵士们机缘巧合发明和创造的,流传至今成为乾县颇负盛名的小吃,被评为“中华名小吃”及“陕西名小吃”,并且还获得国家商标局批准的注册商标“老乾州”。
名扬天下的美食——浇汤面
乾州挂面细、白、筋、光,外实内空,面丝均匀,耐煮耐存,便于携带。挂面制成的浇汤面,是乾县人逢年过节的必吃美食。乾州浇汤面,又叫一口香,是乾州四宝之一,被评为中华名小吃及陕西名小吃。浇汤面是每个乾县人都喜爱的不可缺少的美食。也是待客必备的主饭食,浇汤面柔丝千缕,汤里摆动柔情万钟,它会绽开你的味蕾,吸引你的舌尖。每逢婚嫁,孩子满月,乔迁,祝寿或重大节日,一定要吃浇汤面,特别是每年春节,走亲访友更是每天早上都吃,从大年初一开始吃到走完亲戚,这是家乡的味道。民间流传浇汤面始于西周武王伐纣,用众百姓慰问将士的韭菜,香菜等,剁成粉末倒入锅中,因为汤少,碗里放的面也就少。浇上汤,吃完面,又把汤倒入锅中。这种做法、食用方法一直流传至今,因碗里面很少,又叫一口香。浇汤面经历代代人的精心尝试和改进传承,味道独特,制作尤其讲究,工序繁多。一,先将挂面在锅中煮熟,用笊篱捞出后放入凉开水中过一下,再用筷子捞成鸡旦大小的小撮,在甑笆上滤净水,以备浇汤。二,接着烧汤,开水中兑上陈醋,加上骨头汤或肉汤,再添上五香调料煎熬,汤沸后放入香油,大油鸡旦饼,葱花,韭菜,白菜心,香菜等漂稍。三,将挂面挑入细花碗里,用滚汤浇可食用。喜欢吃辣椒的,可放辣椒油,一碗红白绿相间油汪汪,热腾腾的浇汤面就做好了。在乾县,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要吃浇汤面,是常见的“过年饭”,也是首选的“待客饭”,今年过年,您吃了几碗?浇汤面一般为早餐宴席时用。其主要特征是汪(油多)、煎(汤热)、稀(面少)、酸(汤酸)、香(味香)、筋(面条筋韧有力)。
质地嫩白如脂膏——豆腐脑
“要吃豆腐脑,唯有乾州好”,除浇卤汁外,还要加入各种调味品,放一勺辣椒油,又油又嫩,红白相映,辣香油润。被誉为“乾州四宝”的乾州豆腐脑,无论是从色、香、味,还是加工制作上,堪称一绝。乾县豆腐脑的制作过程即先将*豆浸泡,吸饱水份后再进行打浆、滤渣、煮滚,然后用石膏点制、搅拌即成。看似制作简单,但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制作豆腐脑的诀窍关键是在石膏的用量和火候上,点嫩了水分大,不劲道,点老了即成了豆腐。所以好的豆腐脑,质地嫩白,如脂如膏,宛如少女肌肤一般。又因豆腐脑是利用*豆制成,富含高蛋白,营养价值高,老少皆宜。另外,豆腐脑吃起来省事、简便,下地或下班归来,不启炉火不启灶,就地圪蹴或摊前一坐,一碗豆腐脑配个馍,吃得满嘴流油。
香酥美味传千年——馇酥
馇酥原为宫中食品,当年祭祀乾陵时作为供品敬献,随之流传到民间,并逐步发展,馅子更加丰富,味道愈加酥香。馇酥,也叫钗酥,圆饼状,色泽金*,香酥可口。虽然外观上与炸糕相似,做法与口感却截然不同。前者用的油面,包着多种果仁和白糖,炸糕是烫面,馅料只有白糖。馇酥在冷却之后,仍酥糯甜香,油而不腻,咬一口就掉渣。正宗馇酥用的是马油,因马油难得,现如今基本用大油代替。把面揉匀后分为小剂子,包入冰糖,青红丝,核桃仁,绵白糖拌成的馅,压成烧饼状,放入油锅煎炸,把握火候,不断翻动,直到颜色金*,香酥可口,就可以出锅了。咸阳一带的乾县、礼泉、长武、彬县等地馇酥十分流行,而乾州馇酥最为正宗。来乾县,不吃一口地道的馇酥,就不算真正来过乾县。
八怪烙饼像锅盖——锅盔
乾州四宝中的锅盔还与乾陵有关。相传,当年修筑乾陵时,工程浩大,征用了数万名工匠、民夫、士兵,吃饭问题一时解决不了,每到饭时供应不上,有的士兵就用面粉制成饼坯,然后放在头盔里烘烤,以应急,随之,这种方法便传开,形成了独特的锅盔馍。这种饼不但味道香酥,也便于贮存,被当地民间使用。因为是用盔和锅烙制出来的馍,故名锅盔。因修建乾陵而产生的“锅盔馍”,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总结、改进,更加美味可口,世代相传。皮薄如纸,边薄心厚,表面鼓起,内瓤干酥,形似菊花,色形美观,是乾县的名特美食,如今已成为陕西最为特色的饮食之一。烘制的乾州锅盔外表斑*,切口砂白,香气扑鼻。而且火色均匀,边薄心厚,色形美观,馍瓤干酥,表面鼓起。手掰,则层层分明;刀切,则状若板油。味道香,口感酥。食之耐饥,便于携带。白而泛光,味美香醇,素以“干,酥,白,香。”著称,是乾州人馈赠友人的佳礼,因而驰名于全国各地。上世纪六十年代,谢觉哉,郭沫若二位大师游览乾陵后,品尝乾州锅盔,赞不绝口:“乾州锅盔,名不虚传!”时代在发展,锅盔也在与时俱进。由原来的柴火烧制,改成了电烤煤烘。烙成的锅盔色泽金*,品种也多样,有:椒盐锅盔,椒叶锅盔,咸甜锅盔,夹酥锅盔,油酥锅盔等。
皮薄肉团像石榴——虢家包子
乾州虢家包子是乾州著名的特色美食店,以经营包子为主。虢家包子创始于民国时期,皮薄如纸,形如石榴,状似元宝,净白美如玉,蘸汁由秘方熬制,深受乾州百姓的欢迎。很多网友们推荐到乾县必吃的,貌似可以不吃乾州四宝,也要吃虢家包子。葱肉的包子满满都让油渗到了,皮喧腾,一个肉丸的馅,香气十足,肉品质很好,不是那种皮皮筋筋、乱七八糟胡掺的。地软韭菜豆腐的也好吃,肉拌菜是大片肘子拌的,极是过瘾啊!虢家包子被誉为乾县第五宝,始创于年,品种多样,科学配置,以精白面粉做皮,精选大肉秘方配置成馅,以特别的技巧包制而成,皮薄肉多,形状像石榴,又似元宝,再蘸取我们秘制的蘸汁,吃起来油香油香的。”乾县虢家包子第三代传人虢建兵介绍,虢家包子是在他爷爷手里流传下来的,到现在,已经成为了乾县人招待远方而来亲朋好友的一种时尚和礼仪了。除此之外,乾县的酱辣子也是一绝,是乾县当地人逢年过节、红白喜事,各家各户都要炒的一道美食,也可配包子一起吃。
清香美味惹人馋——豆面糊
在乾县有一道特色美食,叫“豆面糊”也叫“豆面糊汤”或者“豆面糊糊”。“豆面糊汤”,是豌豆炒熟后,磨成面粉,加上豆腐、青菜和粉条等熬制成湖状,颜色金*。豆面糊是民间小吃,因其入口滑爽,气香浓郁,深受各界人士好评。本品以纯白豌豆为原料,经炒熟、粉碎,精研等工序完成,不添加其他任何物质,口味独特,老幼皆宜。是现代家庭必备之营养佳品。豌豆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是其他谷物所不具备的,经常食用能调脾理气,舒肠开胃,增进食欲。且对糖尿病和高血脂有预防作用。一味美食让人回味——豆面糊汤。豆面糊汤的原料是豌豆粉,在熬制过程中再加入*豆、豆腐、*花、粉条、菠菜等辅料,拌以多种调料熬制而成,最后盛放在瓷制深瓮里。一年四季,在镇上、集市固定的摊位前,四面八方的人自会前去品尝。
老虢家特色面食——馍豆豆
馍豆豆是乾县传统美食,色泽金*,香味扑鼻,酥脆可口。其制作方法被一代一代传下来保留至今。传统制作方法每一步操作起来都需要经验的积累。馍豆豆的制作大致分为五个步骤:发面、揉面、摊面、定形、烘烤。馍豆豆是面制品,要想做的好吃,面的好坏就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乾州老虢家手工馍豆豆选用的是精磨的小麦,倒上烧热的纯正菜籽油,加入提前准备好的自然发酵的酵子,最后加入食盐调料和花椒叶搅拌均匀。经过一晚上,面会自然发起来。一般来说,夏天面发的很快,需要提前起来搅拌,不然会发酸;冬天相反,温度不够面发不起来,就需要用烤箱里残余的温度来使它发酵。揉面摊面的同时就可以进行下一个环节:把烙好的面饼切成形。馍豆豆分为两种形状:豆豆和片片,豆豆是正方体,口感上更扎实。片片是菱形的薄片,口感更酥脆。馍豆豆虽然叫豆豆,但卖的更快的却是馍片片。擀面的环节几乎与成形的环节同时进行、同时完成。成形的时候就可以进行最后一步环节:烘烤。烘烤的这一环节决定了馍豆豆是否酥脆,卖相如何。乾州老虢家手工馍豆豆经历了十几年的不断完善与改进,独创了麻辣馍豆豆,菠菜馍豆豆,杂粮馍豆豆等,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口味,在乾州享有盛名。
突发灵感农家饭——驴蹄子面
古老的乾县除了浇汤面,还有一种非常有名的面食,人称驴蹄子。相传驴蹄子起源于50年代的困难时期,农人忙于农活,无暇做饭,于是用玉米面和硬,直接用刀切片下锅,既省时,吃了也顶饱。后来这一面食便流传了下来,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则换成了白面制作,劲道十足,再煮不烂,盛在碗里白色的面条晶莹剔透如玉石一般,色香味俱全。先放辣子面,再搁点盐,用煎油一泼,再加上臊子。臊子一般是三样,炒好的鸡蛋是一种,洋柿子豆腐算一个,还有一样就是炒韭菜。吃到嘴里面劲道可口,油泼辣子的香和着臊子的味,顿时香味扑鼻。一碗下肚,一股豪气油然而生,秦人的剽悍在驴蹄子面里表现的淋漓尽致,乾州人俗称驴蹄子是也。驴蹄子是乾县一种传统面食小吃,在乾县城中这样的店面也不少,有嚼头的面,才具备驴蹄子的魅力。吃驴蹄子,不仅仅是一种味道,更代表着乾县人的朴实,豪爽与大气。驴蹄子面以劲道十足、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而享誉秦川大地。
刘强简介
中瑞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副教授,中国陕菜网《陕菜?旅游》专栏主编,市翻译协会翻译委员会及旅游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世界中餐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陕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省饭店协会副秘书长、省餐饮商会副会长、省食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省烹饪行业协会饮食文化研究、技艺传承专委会常务副主席、三秦文化研究会理事、北京陕菜协会文化顾问。小陕推荐
End
编辑
安娜
主编
安娜
图片
刘强
如需转载本文请后台联系告知
法律顾问
刘陆训团队
陕西仁和万国律师事务所
联合运营:大唐博相府文化艺术酒店、陕菜研究院、中国陕菜网、陕菜文化研究会
支持单位:陕西省商务厅、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指导单位:陕西省烹饪餐饮行业协会、北京陕菜协会、深圳陕菜协会(筹)、上海陕菜协会(筹)、三秦文化研究会、西安旅游协会
协办单位:陕味食族?油泼面、北京秦汉风韵、北京秦门陕西菜、索哥食品、深圳老碗会、深圳大秦小宴陕西菜、东莞秦关面道、张郎西北王、缘聚张宏超、红餐网
媒体支持:华商报、三秦都市报、文化艺术报、微博大V自媒体、陕西电视台影视娱乐频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